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甄家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甄应嘉虽然没有阻拦应天府抓甄三老爷, 但也没打算真的让甄三老爷坐牢甚至获罪。在确定甄老太太只是受惊过度并没有大碍后, 他就立刻将管家找来, 吩咐他给甄三老爷送些铺盖过去,并且趁贾赦不在的时候,对张儒之说‘三老爷的事情就拜托了, 京里的娘娘和皇子会记得你的好的’。只要张儒之是聪明人, 还想加官进爵,就一定明白他的意思。
管家匆匆赶往应天府,正巧遇到拦轿喊冤。这人是内宅管事, 不管外事,对佃户的事情不甚清楚,听后也是暗暗心惊。但他到底是甄家的奴才, 知道此事一出必然会将甄家推到风尖浪口上,于是急急回府,打算禀告甄应嘉。
可巧那时候甄老太太醒了过来, 正对着甄应嘉隔空大骂贾赦与张儒之,然后又泪眼婆娑的说那大牢哪里是人呆的地方, 近乎于命令的要求甄应嘉一定要尽早把甄三老爷弄出大牢。
甄应嘉只安慰甄老太太就费了好一会儿的功夫, 等知道消息急忙派人去通知庄头的时候, 各处田庄已经被义愤填膺的百姓包围了起来。
那通风报信的人一看百姓群殴庄头们的架势,都惊恐的咽了咽唾沫,压根不敢说自己是甄家人, 唯恐被人发现似的, 灰溜溜的离开, 将此事禀告甄应嘉。
甄应嘉急的嘴上冒泡,心中火气更盛,连房里古董花瓶都给砸了,暗骂一个个都吃了雄心豹子胆,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有人告诉他,等到事情兜不住了,才让他去擦屁股,眼里究竟还有没有他这个当家人的存在!?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贾赦还真冤枉了甄应嘉。甄应嘉身为金陵省体仁院总裁,本来就公务繁忙,而作为甄家的大家长,还要管着甄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再加上还有个皇子需要扶持,他更是要在朝中拉帮结派并且努力赚钱给三皇子提供夺位资金。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他自然不可能每处都能面面俱到,所以按着事情的轻重缓急,投入的心思自然就不一样。
在甄应嘉眼里,田庄就是屁大点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他花费心思在上面,而且,田庄的租子与那些灰色收入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甄应嘉更是从没有放在眼里过。因此,他最多只知道那些佃户的日子过得不好,但不好到什么地步,他却从来没有了解过,顶多觉得这些佃户吃不饱穿不暖受到的苛刻比较多。也因此,当听到那些庄头做的事情后,他自己都想骂一句畜生,把那些庄头都给杖毙了。
甄应嘉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去应天府。想也知道,去了以后只会被贾赦冷嘲热讽指桑骂槐。此时最重要就是赶紧推个人出去抗下所有的罪名,把此事造成的影响减到最轻。
于是,甄应嘉立刻命人去将那负责甄家田庄的人找来。那人是甄家的一个旁支,已经收到田庄事发的消息,又听说甄三老爷也被抓了起来,知道事情要遭,赶忙收拾东西准备逃跑,可惜刚摸到门边就被抓了回去。
甄应嘉看着已经收拾好的行囊更火大了。
在他看来,身为本家的他们作为这些旁支的倚仗,为他们提供足够多的帮助,保证他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应的,当本家出事的时候,旁支就应该义无反顾的为本家牺牲。利益是相互的,否则本家凭什么给旁支莫大好处。因此,这旁支打算私自逃跑弃本家于不顾的行为就跟狠狠往甄应嘉脸上抽了一巴掌似的。
看着甄应嘉的脸色,那旁支趴在地上瑟瑟发抖,不等甄应嘉询问,就忙不迭的把事情全部交代了。
按照他的说法,整件事情的起因都源于甄三老爷,甄三老爷为了让佃户们不敢反抗,还曾杀鸡儆猴过。而那些庄头见佃户们都跟待宰的羔羊似的,胆子就越发大了起来,渐渐的也不拿佃户当人看,随意欺辱起来。
那旁支表示,他曾经有想阻拦过的,但甄三老爷威胁他,若敢多管闲事或告诉其他人,他就让他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因此,他才昧着良心隐瞒了下来……
因田庄里的姑娘大都送去给了甄三老爷,所以不管甄三老爷是主谋,还是那旁支为了巴结甄三老爷给他打掩护,甄三老爷都脱不了关系。
甄应嘉眯了眯眼睛,目光瞬的锐利起来,肃杀寒冬般的视线直射向那旁支,一字一句的说道:“到了应天府后,你应该知道如何说吧。你放心,你走了,本家定会帮助你照顾你家里人的。”
那厢,在百姓们的热心帮助下,应天府很顺利的抓住了田庄上所有的庄头跟打手。
佃户们被解救出来的时候还有些不敢置信,直到踏出田庄、被善心的百姓簇拥着、听着那些或是安慰或是鼓励的话语的时候,他们才终于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得救了,登时痛哭起来,哭声震天。
周围的百姓们也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忍不住湿了眼眶。
不少百姓哽咽着安慰他们,“放心吧,有侯爷和张大人为你们做主,定会为你们讨回公道。”
回应天府的路上,又有许多百姓闻讯赶了过来。见那些佃户衣衫褴褛瘦的皮包骨头,纷纷拿出吃食和衣服送给他们,着实上演了一出‘人间自有温情在’。文人雅士们看到这一幕,诗性大发,拿起笔一挥而就,竟留下不少让后世称赞的佳作。
到了应天府,佃户们对贾赦和张儒之跪地磕头感谢再三。来的路上,百姓们就已经告诉他们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们不仅对拦轿喊冤的人感激万分,对不畏强权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贾赦和张儒之也是由衷的感谢。
其实最初的时候,这些佃户也曾偷跑去官府告过状,但才刚开口说了两句,当时的应天府府尹就脸色大变的让他们住嘴,然后以诬告之罪打了他们板子又送回了田庄。也就是那个时候,他们才清楚的认识到甄家在金陵的地位。因为意识到没有人能够拯救他们,他们逐渐对人生失去了希望,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因此,对于敢与甄家对抗的贾赦和张儒之二人,他们真的发自肺腑的感恩。
张儒之做了半辈子睁只眼闭只眼的‘糊涂官’,还是头回收到这么真诚的感谢,因此十分激动,内心的喜悦更是按耐不住的直往外涌。贾赦差不多已经习惯了,很是淡定,落在张儒之眼里,倒让他高看一眼。
因天色已晚,贾赦与张儒之商讨后,决定明日再审讯甄三老爷和那些庄头。至于那些救出来的佃户,就由张儒之把他们安顿好,好好休息一个晚上。
一切进展顺利,贾赦整个人乐呵呵的,晚上还喝了几杯小酒,提前庆祝了一番。
估计乐晕了头,贾赦自恋的说道:“没想到我这么厉害,连乌鸦都听我的话,果然已经魅力大到连乌鸦都没法抵挡。”
貅宝差点一口果汁喷他脸上。
张氏直接扭过头,表示自己不认识贾赦。
没人搭理,贾赦还挺不满意,嚷嚷着自己哪里说的不对,如果不是他魅力大,乌鸦当时为什么会听他的话停下来……完全嘚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貅宝于是轻飘飘的泼了盆凉水,“先别得意的太早,你以为甄应嘉会袖手旁观?没准儿人家现在已经开始想对策了?”
贾赦不满的哼了一声,“你能不能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还能扭转乾坤不成?你未免也太高看他了。”
貅宝却不这么认为。
皇帝又不是昏庸,甄应嘉若没点本事,即使他娘是皇帝的乳娘,妹妹是皇帝的妃子,皇帝也不可能让他出任金陵省体仁院总裁。而且因为甄家在朝中的地位特殊,这件事情已经不单单是贾赦与甄应嘉之间的对抗。如果贾赦真的成功将甄三老爷治罪,就等于撕开了甄家一道口子,也就等于变相的告诉其他人,甄家现在已经今非昔比,并非不可以打倒的。而甄家的敌人,就会死命的咬住这口子,将这口子越撕越大,直到甄家分崩离析。甄应嘉屹立朝堂多年,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肯定不会让贾赦如愿以偿。
果然次日一早,甄应嘉就上应天府来了。在他身后,还捆着几个人,其中就有那负责甄家田庄的旁支。
那旁支交代,庄头所作所为全都是受了他的吩咐,和甄家没有半点关系。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利欲熏心,想要从中牟利。比如送去甄家的租子与其它地方无异,而从佃户们身上压榨出来的那一部分,就都进了自己的腰包。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甄三老爷院子里的尸体都是他埋的。因为他与甄三老爷有仇,所以想要陷害甄三老爷,即使昨儿贾赦等人没有发现那些尸体,他也会找个合适的机会让大家伙知道。而那些尸体,都是他从乱葬岗找来的。
贾赦差点气笑了,“你当那是你家的后院,尸体是你想埋就埋得?”
贾赦严重怀疑,这家伙在侮辱他智商。
但那旁支却说道,他在不远处有个宅子,然后在宅子里挖了一条地道,直通甄三老爷的院子。因那地方十分偏僻,他又买通了甄三老爷院子里的人,所以才能趁着甄三老爷不在的时候顺利的将尸体运了进去。
甄应嘉指着其他几个绑着的人,说道:“就是这几个吃里扒外的狗奴才。”
…………
贾赦依旧怀疑,甄应嘉在侮辱他的智商。
不提在两个宅子间挖密道这种听起来就不现实的事儿,即便那些尸体顺利的运到了甄三老爷的院子,但挖坑、埋尸体、填土,都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完成的。而且这么大的动静,期间怎么可能会没有人发现。
不过人家依旧想好了说辞,说当时甄家正好在举办宴会,大部分的人都去了正院帮忙,留在甄三老爷院子里的恰巧就只有这几个吃里扒外的奴才。正巧那时候大家都在听戏剧,所以便没有注意到这边闹出来的动静。至于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人发现,只能说事情就是这么凑巧……
贾赦突然发现‘巧合’是个很好的借口,所有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都可以推到‘巧合’头上。
原来‘巧合’就是个专业背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