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如意仿佛已经看到钱哗啦啦往自己口袋里掉了,抓住这次机会,她想要大吃大喝就不需要抠抠索索的了。
“陆老板,您这招实在是太高了!我对您的崇拜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您可真是我辈楷模啊!”
“嘶??”陆挺听这话只觉得牙痒,忍不住道:“你可饶了我吧。”
苏如意畅快笑起来,“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是我听不了人夸。”
苏如意压下心中的狂喜,说出自己这次打电话的意图。
“塑料厂的电话都打不进去,只能来求助你了。之前咱们谈好的条件,现在还作不作数啊?”
“我陆挺别的不说,说话算数。有条生产线专门留给你的,只要你这边拿货,那条生产线就会专门为你服务。车子的事也不用你发愁,我已经联系好车队,只要在省内,往哪里发货都行。”
苏如意没想到陆挺这么够意思,难怪人家能挣钱,瞧这服务简直了。
“感谢的话就不说了,回头去省城我请你吃饭。”
苏如意脑子已经闪过好几个念头,如果对方感兴趣,她不介意分享。
结交这样一个人,苏如意怎么也不会亏,而且还可能跟在屁股后面喝汤。
苏如意虽然有先知,但是不代表做什么都能挣钱,站在风口并且嗅到商机的人不少,可不代表每个人最后都能发财。
商场瞬息万变,一个不小心就踩坑了。
苏如意当初在学校将卖饰品的生意分销出去,也不是每个人都挣钱,明明路子是可以复刻的,愣是还有人最后竟然还亏本了。
陆挺笑道:“行,我就等你这顿了。”
苏如意也没觉得两人聊了多久,结果一看时间竟然有十几分钟。
她付钱的时候,不再觉得肉痛。
她苏如意又抖起来了!
重回包租婆荣光,指日可待!
陆挺效率很高,三天后又一车呼啦圈送到家具厂。
之前仓库里的呼啦圈已经卖得七七八八,这一车呼啦圈来得正及时。
这一次数量是上一次两倍还要多,将整个仓库彻底塞满了。
陆挺在《生活日报》购买了包月服务,在最显眼的地方刊登比赛广告,并且用奖励‘一万元‘,几个字印得非常醒目,一下就被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虽说现在有各种抽奖活动,也不乏利用抽奖活动进行营销的手段,有的力度比“呼啦圈比赛”还要大,第一名直接奖励一辆小汽车,价值好几万。
可那些太看运气,大部分人虽然也乐在参与,想着万一‘能落到自己头上,实际上都清楚中奖是很难的,不像呼啦圈比赛是讲究实力的。
而且这比赛并不难,不具备那么强的专业性,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力。
比赛广告其实也是产品宣传广告,让清省呼啦圈热一下就被推到了高峰,甚至比一线几个城市都要火热。
榴林县也被辐射到,因此这批货很快就清了大半,王叔每天来来回回蹬自行车送货,蹬得轮胎快冒火星子。
门面已经被整理出来,因为不需要仔细装修,只需要将一面墙打个洞,另一面封上,再刷白灰就行。
砖头也不用买,只需要将打掉的那面墙的砖头挪过去就行,因为打的时候就很小心,因此大部分砖头都还能用。
只是需要买一些水泥沙子等,要的也不多,王叔就帮忙搞定。
王叔妻弟就是水泥厂的,多了不好说,就那么两三包水泥,很轻松就能调出货了。
装修门面的师傅,也是王叔介绍的,也是他家的亲戚。
在小县城,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基本上干什么事都是先找身边的人。
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靠谱的,毕竟都认识,大概知道对方什么秉性。
当然也不乏坑人的,苏如意以前没少见过专坑自己人的,不过目前苏如意接触的人都挺不错,干活利索,不偷奸耍滑,很是卖力。
因此苏如意也不介意多给一点好处,她不会额外加钱,说多少是多少,但是事情干得好了,会额外送给对方一笼肉包子什么的。
又或者,家里有孩子的,就送给对方一个呼啦圈。
门面正式装好,苏如意的营业许可证也办下来了,办营业执照的时候,她额外花了一笔钱才那么顺利的。
这也是多亏了李梅找了黄玲,黄玲又通过丈夫关系找了工商局的人,否则苏如意花钱都没地方花。
小县城就是这个风气,特别讲究人情,否则按照正常程序,很容易在某个阶段被卡。
尤其现在政策依旧不够明朗,又或者刚刚颁布,小县城里还保持着观望态度,也就更加麻烦了。
没点关系,在小县城干什么都很不顺。
开业典礼并没有大办,苏如意只是放了一大卷鞭炮就正式开张了。
苏如意在包子铺买包子,被马乐风拉到一边。
马乐凤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问道:
“小苏,我听说可以从你这批发呼啦圈?“
“对,姐,你也想批发自己卖吗?”
“我是有这么个意思,就是不知道有啥要求吗。”
马乐凤这两天都不再卖包子,只是早上帮着做包子馅儿,其他都交给丈夫和两个孩子。
她自己拿着呼啦圈到别的地方去卖,实在是这玩意太好挣了,而且也更加轻松。
马乐凤能在开放没多久,就拉着丈夫卖包子馒头,赚了钱后立马拍板花大价钱租店铺卖包子,就知道是个有想法的人。
她卖了几天呼啦圈,就知道这生意她必须要抓住。
包子什么时候都可以卖,可呼啦圈的热度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下去了。
所以她也没跟丈夫商量,就先过来询问苏如意情况。
一个呼啦圈提成五毛是不少,可马乐凤还想赚更多。
苏如意没有正式开店,可招牌早就已经做好,写的是“红星呼啦圈召光市营销分部,主营业务也在包子铺门口的宣传海报上写明,主营呼啦圈零售和批发。
陆挺在刊登比赛广告时,在‘红星”这个招牌上着重笔墨,让人将呼啦圈跟红星的招牌连在一起。
这样即便后面有别的厂子分一杯羹,可对红星记忆更深,今后塑料厂还有其他产品也更好对外出售。
苏如意延续这个策略,在榴林县搞了这么个分部,跟普通零售区分开来。
原本苏如意也没有这么大野心,想着能有个稳定供货商,让她小赚一笔就行。
可现在机会既然落到头上,她没有不接的道理。
“批发价是分等级的,数量越高价格也就越低,具体我那有账目表。你要是现在没什么事,可以跟我去看看,研究一下批多少合适。批发后你怎么卖我不干涉,但是我会建议跟其他销售点错开,避免同行打架。”
苏如意这几天就在忙这些事,价目表等等,都需要她提前想好。
门面需要她盯着,省得做得不符合自己意思。
因为那杂货房还挺宽敞,因此也承担了一部分仓储作用。
门口也要尽可能扩大,里面的桌椅板凳也都需要她去挑。
和其他门面不同,这个门面更像是办事处,但是又有陈列商品的地方。
还好她就住在家具厂,因此想要购买家具很容易。
虽然那些家具都不是很符合她的需求,不过也都凑合着用了。
因此,她虽然没有在卖呼啦圈,可每天也非常地忙碌。
马乐凤跟着苏如意一块去了门面,看到价目表的时候,眼睛顿时一亮。
批发可比提成划算多了,最低两百个起批的,也比提成多三毛。
两百个呼啦圈卖个两三天就能卖完,也就相当于多赚六十块呢!
再往下看,价格最低的是两千个起批,一个能多赚近三倍,而且在全市范围内,乡镇级别以上送货上门。
苏如意给的价格不算低,这也是留给自己一点余地,后续呼啦圈价格肯定会跌下来,批发价也会跌,她现在就给低价,回头就没有余地了。
塑料厂那边已经给了她最低价,其他人进价是拿不到这个价格的。
马乐凤原本就打算一次不要批发太多,万一卖不出去就压手里了,而且她的本钱有限。
可看到两千的价格,眼睛都挪不开了。
这也太划算了!
目前呼啦圈正处于火热阶段,一时半会儿也不会降价,那就非常有赚头。
而且他们县里要是饱和了,她可以拉到临县或者乡下去卖。
马乐凤越想心思越活络,这样可比包子铺容易赚多了。
可是现实也让她很快清醒,一口气进这么多,意味着大几千就要出去了。
苏如意是不赊账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些年家里也攒了一些钱,几千块马乐风还是能拿得出来的,只是这么一大笔钱,还是让她有些担心。
毕竟包子铺生意一直很好且稳当,可呼啦圈这种新玩意,谁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万一进了这么多货,后面卖不出去可怎么办。
苏如意看出她的纠结,道:“你要是跟人一起批发,只要凑够数也都给你这个价,不过送货就只能送到一个地方,不会分开帮着送。”
马乐凤眼睛一亮,“行,我回去再想想,明天就给你答复,我今天先批两百个。
两百个并不多,她背着四处走两天就能卖完。
这比拿提成要赚钱,她反正不差这点钱,还不如直接批发。
苏如意拿到钱,根据马乐凤的需要挑出两百个呼啦圈。
“王叔,麻烦你帮乐凤姐送货。”
苏如意招呼王叔,现在王叔基本已经固定给她干活了,她这活多,在她这里接的活比以前到处找活要多,而且中午还包一顿饭。
李梅现在每天都要出来卖呼啦圈,之前还惦记她出来卖东西,没人在家里做饭。
可到手的钱实在是太香了,根本舍不得,也就顾不上了,直接给钱给童云云,让她在外头买吃的。
童云云没要她的钱,她现在也加入售卖呼啦圈的队伍中,用自己赚的钱买吃的。
而且她是一边卖一边练习,那叫个开心。
苏如意也按照定下的分成给她,她一天也能卖二十来个,一天下来就有十块钱了,在小学生里绝对是富婆一个。
就连王慧珍现在每天也会背着二十来个呼啦圈跟着一起卖,虽然带着走不方便,可她一点也不嫌弃。
苏如意则是给钱给孙奶奶,让她中午回来做饭的时候,也帮她,李梅还有王叔的饭也都一起给做上。
苏如意饭量大,而且必须顿顿有肉,还不能少,一个人一顿能吃一只鸡,而且还得有别的肉。
他们人虽然不多,可每顿饭都得做几大锅菜,苏如意一个人的饭量能顶成年人五个的。
这么一来,孙奶奶每天不仅能多一点进项,还能分点鸡汤鱼汤什么的,可以拿给李小宝吃。
“来了!”
王叔乐呵呵地将呼啦圈搬到小三轮上,问清楚地址,就踩着三轮车走了。
王叔现在每天都特高兴,自己从前生意可没有这么好,有时候一天也接不到一个单子。
而且他的同行也多,大家互相争抢单子,有的人还刻意压价,最后一天下来挣不到几个钱。
现在每天都有保底,他也就一点不用愁了。
就算一天一个单子也没有,也能蹭个午饭。
王叔想到午饭,嘴角的笑容更深了。
他们吃得可真是好啊,油水足足的,肉都是大块大块的,每一道肉菜那都是两三斤肉下去的,吃得他满嘴油。
也不过才短短几天,他都觉得自己气色比从前好很多,人都胖了点。
只可惜工作餐不能带回家,要不然也让家里人一起享受。
不过他中午吃好了,晚上回家也就能把自己那份让出来,他吃点干粮凑合就行。
“李大爷,你今天这么早就卖完啦?”
苏如意转头就看到李大爷回来了,背上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李大爷笑眯眯道:“卖完啦,我今天试着到镇上卖,没想到也有很多人买。”
李大爷坐车去了最近的镇上,今天是那个镇的赶集日,他也就过去碰碰运气。
他一共带了一百个呼啦圈,他刚下车没多久就卖完了,现在天色都还早着呢。
现在县里有好几个人在卖呼啦圈,虽然没有特地分过,不过基本各自都有自己地盘。
李大爷在自己那一片卖得不错,可也想到别的地方试试,没想到比县里还好卖。
“乾镇人有钱,他们从报纸上看到呼啦圈比赛,也就惦记上了,大人孩子都买了。”
李大爷乐呵呵的,脸上带着笑意,眉间的愁苦都散去不少。
两人正准备进去算钱,刘秀芝走了过来,笑眯眯地跟两人打招呼。
“李叔,你也在啊,这几天我过来,都没看到你。小苏,你年纪轻轻还真能干,现在整个县城都在说呼啦圈的事。”
刘秀芝提起这个,语气里难免泛酸。
原本她知道苏如意将李大爷杂物房租下的时候,心里那叫个恼火,她就知道那个女孩不是省油的灯,平白帮忙肯定是有意图的。
果然!
她就是冲着老李头房子来的。
没等想到对策,呼啦圈火爆全县,而且幕后老板竟然是苏如意的事,把她打得措手不及。
她没想到,苏如意还真是要做正经生意的,看样子还挣不少。
苏如意笑笑:“还行,运气比较好。”
现在天色还早,老李头不想浪费时间,连忙催促苏如意:
“小苏,你再帮我拿五十个,我再去卖一点。”
老李头现在一心想要挣钱,对刘秀芝打什么主意已经不在意了。
反正他和老伴儿已经打算好了,房子不卖了。
“行,你进来拿货。”
刘秀芝看老李头完全不搭理她,脸色不由沉了下来。
老李头风风火火的,急匆匆回家,又急匆匆走了,刘秀芝都没搭上话。
刘秀芝忍下心中怒火,笑盈盈朝着苏如意道:
“小苏,李叔现在在帮你忙啊?看他这么积极,一天能挣不少吧?”
刘秀芝一直关注这边情况,明显看得出自从老李头开始卖呼啦圈,家里的饭菜都变好了,顿顿都有肉。
而且不仅是李小宝有得吃,两老也都没有拉下。
老李头和孙奶奶一开始依旧舍不得,他们想把钱攒下来,以后给小宝做手术。
苏如意劝他们,小宝只有他们可以依靠,他们必须要保重身体,必须得给自己吃点好的。
两老这才狠狠心,除了中午那顿蹭苏如意的,其他两顿也是有鸡蛋有肉。
这也是每天入账几十块后,给他们的底气,否则就算知道这个道理,也是舍不得的。
苏如意笑道:“李大爷一直都很积极赚钱,以前也都是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
刘秀芝撇撇嘴,觉得苏如意跟泥鳅似的,滑不溜秋的。
“现在呼啦圈这么好卖,你这边也缺人手吧?你看我行不行?我手脚麻利,认识的人也多,不比李叔差。”
“行啊。’
刘秀芝一听这话,顿时心花怒放。
“我这也搞批发,你要是也想卖呼啦圈,批一些回去卖就行,我这最低起批价是两百个。”
刘秀芝一听脸就垮了,目前县里的呼啦圈都是苏如意这里出的货,因此价格并没有被拉下来,都是固定死的。
顶多有人看着对方是熟人,自己掏钱给对方便宜一两毛,更多就不会了。
不过大家基本都是不讲价的,毕竟小县城里眼熟和认识的人太多了,你给这个人低价,那个人怎么办。
还不如一开始定死了,省得后头麻烦。
刘秀芝虽然不知道批发价是多少,可是一个呼啦圈卖这么贵,两百个起批怎么也得花上千块来进货,她怎么可能舍得!
苏如意给老李头肯定不是这样的,她可太知道老李头家里啥情况了,别说一千块,一百块都拿不出来。
“哎呀,大家都是老相识了,跟婶子也这么见外,怎么能把我跟李叔区别对待呢。我家里就在隔壁那条街上,肯定不会赖着的。你就让我先拿一些货,等我卖完再补钱给你呗。”
苏如意笑眯眯道:“我这就是这个规矩,谁来都一样的。你要是没有现钱,但是如果有房产,可以拿去抵押,我可以给你同等值的货。
能从她这拿货赚提成的,就这么身边的几个人。
那么高的提成,还没有一点风险,怎么可能谁都能入局。
苏如意跟刘秀芝又不熟,还挺不喜欢她的,她脑子抽了才让对方加入进来。
她现在不缺业务员,只缺批发商。
“我好心帮你卖货,你反过来想赚我的钱,你这丫头是钻到钱眼里了吧。”刘秀芝顿时沉下了脸。
苏如意竟然盯上她的房子,真是马不知道自己脸长。
“在商言商,放在哪里都是这个道理。”
她要是东西不好卖,为了更快将货物卖出去,会想着各种法子留下客户。
可她现在乘着东风,是别人来求她,不是她去求别人。
刘秀芝气哼哼地走了,回到家就跟丈夫儿子吐槽这事,对苏如意很是不满。
“我帮她卖货是看得起她,她还拿起来了!”
赵志刚不解:“一个小姑娘,哪里来这么大的本钱?”
“谁知道用了什么歪门邪道,我看她长得妖妖娆娆,就不是个正经姑娘。她这种态度做生意,肯定是做不起来的,肯定是沾了谁的光。
“可这呼啦圈生意是真好了,一夜之间,感觉到处都是呼啦圈。就这么几天,不知道挣了多少钱!”
赵志刚虽然不知道呼啦圈的成本是多少,可就一个塑料管子能值几个钱,光是随便一算,他就倒吸一口凉气。
“她一个小姑娘能卖,咱们也能卖!我们也去省城塑料厂看看呗,也进点货回来卖。那个厂子电话报纸上都有,咱们可以先打电话过去问问。”
刘秀芝二儿子赵玉成从外头走进来,穿着个能扫地的喇叭裤,吊儿郎当地靠在房门上。
“我打过了,人家现在单子太多,根本生产不过来,不接散户单子。”
“省城不止一家塑料厂吧,别的厂子呢。”
“目前就这么一家生产,所以生意好得不行。”
刘秀芝气恼:“那丫头怎么就一直有货源?我都盯着呢,隔天就来一辆车,每次都装得满满当当的。”
明明就看到一条发财路子在眼前,结果都抢不到,怎能让人不懊恼。
“不就是一点货吗,等我拿下她,不是啥都是咱们赵家的吗。”赵玉成舔了舔舌头,笑眯眯道。
刘秀芝有一瞬间的心动,可想到今天苏如意那拽模样,又不乐意道:“这种女人不能进咱们家的门,谁知道在外头勾三搭四多少人。总是搞些歪门邪道,为了钱啥都不要了。这样的女人,放村里都没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