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如意眼睛都亮了:“有,必须有!几成新啊?都还能用吧?”
“七八成新肯定有,说是九成新也不过。都是没用过多长时间的,小毛病不好说,大问题肯定是没有的,你可以自己验货。”
“大概有多少台啊?多少钱?”
“数量管够,全都是工业缝纫机,有制衣厂倒闭,清货的时候被我一哥们给拿下了。所以二手价格并不低,一台也需要三百二左右。”
家用缝纫机一手价一百页就是两百多,榴林县的缝纫机贵一些得两百七十多,别的地方两百五也是可以拿到的。
但是家用缝纫机肯定不如工业缝纫机耐用,能够买到工业缝纫机最合适不过,省得开工后连轴转,时不时机器就需要保养,非常耽误时间。
这个价格虽然不低,可对比原价还是很划算的,因此苏如意二话不说就应下。
“我至少需要一百台,你帮我留着。如果还有熨斗等,我都一并拿了。’
“没问题,到时候我带你去验货。”
苏如意挂了电话,只觉得老天爷都在帮她。
她这边需要货,陆挺那边就正好有货源。
不过这也并不算特别巧合,距离正式的下岗潮也没有多长时间了,很多厂子都因为支撑不下倒闭。
下岗潮最开始是从纺织业等行业开始的,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窥探到端倪,已经开始有厂子支撑不下去倒闭的。
现在大家对服装是有要求的,不再是从前那样有得穿就行,讲究款式等。
很多国企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性,还保留了从前的作派,虽然质量都很好,可没有什么款式可言,销售方式也很单一,就很容易被冲击到。
陆挺是倒爷,消息最是灵通,有这方面的消息也很正常。
苏如意找到老李头的时候,他正在路边售卖呼啦圈。
除了呼啦圈,他还弄了个套圈游戏,一天也能挣一些。
“如意,你怎么来了?事情办得怎么样啦?“
老李头对苏如意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因为苏如意决定如果能租到纺织厂新厂厂房,到时候在厂里也弄个食堂,然后让孙奶奶去帮忙。
李小宝也可以跟着去工厂,那边地方大,而且总是让孩子窝在家里,没有个人陪着,对孩子身心健康都没有好处。
可在制衣厂里就不一样了,地方足够大,而且有围墙也比较安全。
孙奶奶干活的时候,他也可以帮着摘菜,既有事干又不是很重的活儿。
工钱是没有的,但是可以免费在那吃饭,这也能省下不少钱呢。
原本这种没谱的事,苏如意是不会提前说的。
只是大家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说着说着就顺嘴提了。
苏如意打算租一间老李头家的房子,她现在已经有钱了,就不再想忍耐目前的居住条件了。
别的她都能适应,但是对于厕所距离睡觉地方非常遥远这一点,她实在是习惯不了,也不习惯用尿桶。
老李头家自己搭建了洗澡间和卫生间,他们都是爱干净的,尤其是孙奶奶,特别喜欢收拾屋子。哪怕之前家里一堆事的时候,没法天天收拾屋子,可也比很多人家要干净整洁。
现在生活有了盼头,孙奶奶打扫更加勤快了,她还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会在院子里种花,屋子里也放着从野地采的花或者有趣的枝叶等来点缀。
老李头和孙奶奶被以前的租客弄得不再敢出租房子,现在愿意接纳人,也是信任苏如意,苏如意也就顺嘴提了想要租借纺织厂新厂的事。
因此老李头对制衣厂也是很关心的,也想知道苏如意今天早上去跟纺织厂谈情况。
孙奶奶身体不比老李头,老太太因为接连受到打击,身子骨一直不大好,都是在硬撑着的。
老是在外头风吹日晒,对孙奶奶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而且她的性格也不喜欢在外头卖东西,都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干。
如果能在食堂里帮工肯定更好,这样也能照看孙子。
虽然现在外头门面一直都有人,可没人看着李小宝,老两口心底还是很不放心的。
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和孙子,李小宝身体又弱,很容易出问题,不能一直盯着心里总是不踏实的。
“我已经把厂房租下来了,一口气租了五年。”
苏如意恨不得租十年,不过纺织厂不愿意,五年已经是极限了,而且需要苏如意一口气缴纳全部的房租。
苏如意咬咬牙直接交了,现在是要花费不少,可她肯定是不亏的,房租只会越来越贵,而且稳定的场所也更有安全感。
若是她这一票干成了,等到国企改制,兴许还能把这块地皮给买下来。
苏如意对榴林县的发展是很看好的,它的地理位置不错,人口也足够多,各种资源也很充足,所以一个县里才能有那么多的工厂,底子还是很厚的。
老李头一听很是高兴:“哎呀,那敢情好啊!你这工厂很快就能开起来了。”
“我下午就去办各种手续,正准备回去拿资料。”
“现在办手续比以前容易多了,县里也想扶持私人企业的。我在工商局也有认识的人,你要是办得不顺利,我就去找他。
“那可太谢谢您了。”
老李头摆摆手:“我也惦记让你孙奶奶能去那干活呢。”
苏如意看投圈的人走了,这才将老李头拉到了一边。
老李头这才知道,苏如意是来找他的,不是正好路过。
“咋了?”
苏如意:“李大爷,你的药带着了吗?”
老李头心底一跳,苏如意从来不是无的放矢,他下意识摸了摸胸口。
“带了的,自从你救了我那一回后,我这里都备着药的。”
“我跟你说件事,你别激动哈。刚才陆挺打电话过来,说是找到一个孩子跟年年很像,但是还不敢确定......李大爷!”
老李头踉跄几步,连忙将胸口的速效救心丸拿了出来,打开包装直接吞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他才缓过劲来,手都在颤抖着:
“你,你说的是真的?”
“其实之前我们就有年年的消息了,只是还没有确定,怕你们失望所以就没提。这次是把人给找到了,所以才来跟你说的。不过找到的人只看到过年年的相片,说是很相似但是还是有很大差别,所以也不敢百分百确定,最好要家属去确认,而且
有家属才好报警将人带回来。”
苏如意都不敢停,一口气把事情原委都给说了,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吊人胃口。
老李头深呼吸,他心中带着期盼,可又很怕失望。
可不管怎么样,只要有一点消息,他也肯定要过去看看的。
“我去,我跟你过去!”
老李头此时已经振作起来,目光灼灼。
“不管是不是年年,我都要去看看。你放心,就算不是年年,我也没事的!只是这件事不能跟你孙奶奶说,她不能再大起大落了。她是个藏不住心事的,小宝肯定会看出来的。”
老李头在原地来回踱步,“我要找什么借口离开?我得好好想想。”
“李大爷,我打算去省城进一批缝纫机,都是一些二手货,你不是挺精通这些机器什么的吗,正好跟我去看看。”
老李头会修不少东西,都是他自学的,手艺还不错。
平时经常给街坊邻居修理,拿的钱比外头修理铺要少,这也是他经济来源之一。
“这个可以!”老李头很是高兴,“我到时候也能帮你掌掌眼。”
苏如意笑着应下,到时候老李头肯定没那心情留在省城,不管那个孩子是不是年年,内心都没法平静,不过这种时候也没必要戳穿。
老李头这个时候已经无心经营,不过还是忍着继续摆摊。
他要是回去待着,难以保证会不会透露出一二,孙奶奶和李小宝都是敏感的人,他不敢赌。
苏如意下午的时候,就带着资料去跑手续。
正如老李头所说,县里很支持个体户开店或者办厂,毕竟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厂子越来越不行,别说收纳新员工,老员工都快没饭吃了。
失业人口一旦增加,各种社会负面现象就会增多。
现在有人愿意开厂子招工人,县里只有支持的份,更何况苏如意很有眼色,都给办事人塞了好烟,女性工作者则收到了大城市才有卖的大牌口红。
东西不算贵重,可本来就得帮着办理的,白拿了心里肯定高兴,又谈不上贿赂。
“你什么时候招工啊?我一个乡下妹妹今年刚毕业,正愁着要找工作呢。”
一个工作人员问道,其他工作人员也都竖起耳朵、
他们是瞧不上这种工作机会的,可身边肯定有稀罕的亲戚朋友。
“就看什么时候手续办好,就会对外招工。我跟纺织厂合作的,所以一半工人名额会给到他们。”
工作人员一听,顿时更感兴趣了。
苏如意也没隐瞒,这种事很快就会传开,也就将彼此协议条件说了。
这也是告诉大家,她有纺织厂撑腰的意思,就不容易被刁难了。
有时候小鬼难缠,原本一天能办好的事,能晾你好几天。
整个过程还算顺利,虽然一下午没少跑冤枉路,这个部门说不归自己管,那个部门又推到另一个部门,可好歹都办得七七八八,只等审查清楚,最终盖章了。
纺织厂那边答应帮忙催着,苏如意只需要等待就行。
纺织厂作为县里大厂,厂长级别不低,他愿意出面帮忙,事情会容易很多。
小地方开厂子就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心心念念招商引资,可各种手续依然繁杂,能把人给烦死。
有时候还会故意卡着你,就想从中捞好处。
一只肥羊路过,不幸一刀就是亏。
招商办的人累死累活地拉人拉资金,好不容易拉到了,总有人给你拖后腿。
折腾一圈,苏如意回到老李头家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李梅过两天就要自己摆摊卖吃食了,所以已经将厨房搬到了老李头家。
李梅:“如意,我已经帮你把屋子收拾好了,你今晚就能搬过来住了。”
苏如意诧异:“这么快?”
这速度也是绝了。
“我不是要赶走你的意思,我知道你住在家里觉得很不方便,所以跟孙奶奶赶紧把屋子收拾出来。你现在每天都很忙,必须要保证睡眠,在这里你去哪里也更方便。”
李梅连忙解释,生怕苏如意误会。
苏如意倒不会想那么多,那房子她从来就没有惦记过。
“那太好了,今晚我就搬过来吧,明天我要跟李大爷一起去省城看机器,正好一块儿。”
“哎呀,你不提前说,我都没给你准备东西,现在出去买也不知道来不得急。”李梅懊恼道。
苏如意摆摆手:“不用麻烦,几个小时就到了,车上不用吃东西。”
不过这明显不符合现在人的习惯,他们觉得去一趟省城是大事,是要出远门,必须得花时间去准备的。
要不是苏如意拦着,孙奶奶现在就要去收拾行李,根本坐不住。
虽然没立刻起身,可时不时念叨老李头,怎么刚才回来一声不吭,这不是耽误事吗。
苏如意哭笑不得:“省城什么都有,真不用那么紧张。”
孙奶奶和李梅都不同意,商量一会儿要帮他们准备什么。
不过这么一来,大家也就没有感受到老李头情绪不太对。
李小宝感受到今晚的爷爷格外沉默,时不时看一眼,不过又看不出什么。
大家并不觉得苏如意带上老李头有什么不对,老李头确实对这些很懂,是能帮上忙的。
而且这一趟出去,也不是白干,是有差旅费的。
苏如意这段日子没少帮衬他们家,她从来不直接给钱,都是给对方赚钱的机会,因此没有怀疑。
吃完饭,徐晓楠和徐典鹏过来了。
徐晓楠是要给苏如意汇报工作,天色已经暗下来,徐典鹏也就陪着一起。
“苏厂长,这是今天大家的工作表现报告和账目。”
徐晓楠今天刚上任,所以苏如意才会要求当天就汇报工作,这样有什么情况才好及时反馈。
苏如意看了一眼,徐晓楠的字非常工整,而且很秀气漂亮,很方便阅读。
上面的记录也很详实,每一笔账目也都非常清晰。
今天结算的工钱,每个人也都签名按了手印。
苏如意夸赞道:“做得很不错,明天我去省城也就放心了。”
徐晓楠没想到苏如意明天就要去省城,之前虽然提过会经常出差,可没有那么深刻地体会。
“我不需要一起去吗?”
“这次不用了,我去进机器,需要懂行的人一起。”
徐晓楠点点头,只觉得自己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这些人表现得都不错,你这两天继续观察。对了,你觉得朱家父子怎么样?”
朱家父子就是小卖部老板推荐的父子三人。
“他们干活很卖力,而且特别能干,看着都是很实诚的人。而且他们也都挺好说话,已经跟大家伙打成一片了。”
苏如意点点头,心里有了数。
今天召集来的人,明显都是靠谱的,没有一个掉链子,非常珍惜这次干活机会。
依照目前进度,两天就能把整个厂子都给整理出来了,速度可谓是极快的。
毕竟厂子占地面积可不小,不仅里面得收拾,从大门到大道那一段也不能杂草林立。
“要是有不好收拾的地方,就让李广前看哪里能不能租到钩机和压路机,花点钱没事,只要把事干好就行。”
徐晓楠一一记录下来,态度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我已经跟王奶奶说好,你这段时间需要钱跟她提就行。这几天很热,你明天买一些水桶,装一些水运过去,务必保证大家一直有水喝。中午的时候给大家订餐,每个人一餐的标准是一块钱,你看着购买。”
“这么多。”徐晓楠惊呼。
现在一碗带肉哨子的面也才五毛钱呢。
“干体力活必须得有油水,大家这么拼命,我也不会小气。你知道该怎么订餐吗?实在不行,你可以跟梅姨商量着来。”
徐晓楠求之不得,她家里贫穷,很少有机会在外头买吃的,对这些真的一窍不通。
她心底也不是没有想过,把这活儿接回家自己干,可她很快又清醒过来,他们家根本没有条件揽下来,没有那么多的锅碗瓢盆。
而且她从来没干过,平时过年张罗一大桌饭菜那也都是她妈她婶婶她们是主力,她也不过是个打下手的,也很怕给干砸了。
苏如意叫来梅姨,跟她提了这件事。
“餐标是一人一块,保证有荤素就行。”
梅姨这段时间为了摊子的事,一直都在打听食材哪里进货又便宜又好。
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所以对此还是有信心的。
她车子都是现成的,到时候她做好饭菜直接踩着三轮车过去就行。
赵桂织现在已经可以顶替她了,她可以放心将摊子交给她,自己干自己的活儿了。
因此李梅毫不犹豫应下:“这事就交给我吧,我也能练练手。”
“梅姨,你既然开始做,倒是不如多做点,看能不能摆摊卖了。要是卖不出去也没关系,下午的时候给那些干活的工人带回家,当是奖励了。”
一个下午饭菜也坏不了,大家肯定愿意收。
李梅咬咬牙:“行!”
第二天一大早,苏如意就带着李大爷一起前往省城。
刚下车,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面前。
“你怎么来了?”苏如意惊讶。
陆挺笑道:“我就在附近办事,看时间差不多就顺道过来接你们。”
陆挺将老李头身上的袋子接过来,他其实更想帮苏如意拿来着,可苏如意挑着眉似笑非笑的样子,他还是放弃了。
“李大爷,咱们先去吃饭,吃完饭你休息一会儿,我们就去公安局一趟。”
李大爷心急如焚,恨不得现在就过去,不过他也知道急不得,因此只是应着。
过了好一会儿,李大爷才反应过来,不停对着陆挺道谢。
李大爷上车后,整个人就是懵的,脑子全都是空的,一路上都没有怎么说话。
他忍了一晚上,不敢让自己表现出异样。
现在整个人非常紧张和害怕,反应也跟平时不一样。
陆挺和苏如意也都很理解他此刻复杂的心情,很想说些什么,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此干脆没有张口。
他很害怕自己太想念孙子,对陆挺和苏如意这样的好心人,说出不合时宜的话,他们能够帮忙已经很感激了,不能因此要求他们。
可有时候太过焦急控制不了自己,干脆就什么都不说。
陆挺之前就已经去公安局报案,还叫了石锋毅帮忙,就等着老李头这个亲属过来办手续。
“明天咱们一大早就过去,李大爷,您今晚先好好休息,明天很可能有一场大仗要打,您得保重身体。”
老李头去了一趟公安局,总算找回神志,尤其看到偷拍到的相片,看到相片里熟悉的人,他现在无比地清醒。
照片上,原本白白嫩嫩,胳膊跟藕节一样的孙子,现在黑黑瘦瘦,一双大眼都没有了神采。
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破烂烂,整个人都是脏兮兮的。
孙奶奶爱干净,把孩子照顾得特别好,每个孩子都是干干净净的,看着就很可爱讨喜。
他们家以前也没有现在那么穷困潦倒,李小宝虽然身体不好,可也不像现在被刺激之后,轻轻一吹好像就要碎了,当时还是可以去上学的,只要不跑跑跳跳就行,所以花钱不多。
他们对孩子都很大方,没少给他们做好吃的。
李年年还不像李小宝一样挑食,所以长得特别好,虎头虎脑的。
现在相片里的孩子,跟之前判若两人,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难怪找到的人不敢确定是不是李年年,谁看了都难以将两者联系起来。
可从小看着李年年长大的老李头,却是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就是他的孙子!
这孩子不知道遭了多少罪,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老李头此时反倒冷静下来,深知他必须挺下来,将李年年安全带回家。
因此他不管哪一顿饭都吃得很认真,不能因为焦急而不好好吃饭,他要保持最佳状态。
第二天一大早,几人就跟着警察一起前往李年年所在的地方。
陆挺自己也带了几个人,三辆车浩浩荡荡地从省城出发。
当老李头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一个孩子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喊道:
“是年年,他就是我的孙子,李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