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从张仲坚出走事件发生以后,李秀宁心灰意冷,便交卸了镇军大将军的印符,再没有理会朝廷的事情。
而朝堂上的重臣们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女子和他们一起议事,大都对此事保持缄默不言。
平日里读读书舞舞剑,天气好了便带着亲卫策马山野间,射猎踏青。李秀宁日子过得倒是很潇洒。
当然李秀宁也不是整天无所事事,而是把大部分心思用在了蜜烛生意上。在长安西五十里那片山林处李秀宁建了一个庄园,把绵延十多里的白蜡林圈了起来,在里面建造工坊,大规模的种植白蜡树,大批量制作蜜烛。
在长安城东西两市,李秀宁都开设了商铺,做起了蜜烛销售生意。
作为最好的照明材料,蜜烛重新上市便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极高,一年来,李秀宁靠着蜜烛生意,赚取了大量钱财,现在说是大唐第一富也不为过。
当然,以她的身份,没人敢对蜜烛生意动念头,然而这么来钱的又如此赚钱的生意,也因瞒不了多久,很快,蜜烛的秘密便泄露了出去。关中各地出现了很多蜜烛作坊。
看独门生意做不下去了,李秀宁也不恼,而是把命人把蜜烛的秘密公诸于众,于是,很多百姓人家也在自家田间种起了白蜡树,不过一年的时间,蜜烛的价格便暴跌,在很多府兵人家也都出现了蜜烛照明。
而李秀宁又用一开始蜜烛赚来的钱,开始在自家庄园种植桑树,设立缫丝作坊,打制织机,做起了丝绸生意来。平阳公主府的掌柜们和无数的百姓家庭签署了收购生丝的合同,夏秋两季收丝,再织成绸缎绢帛,染上颜色,销往关中各处。
可以说,按照这种情况,不消数年,李秀宁的丝绸生意便会垄断整个关中市场,而这种生意也给关中百姓带来了大量收入,一个普通民妇,靠自家田头桑树养蚕,每年获得的收入比种田还要高。
当然,这一切生意都有府中账房掌柜负责,以李秀宁的身份不需要亲力亲为。
而李秀宁虽然把精力放在生意上,但毕竟是大唐公主,对朝堂还是有一定的关注的。
最近这些时日,山西河东战局焦灼,李元吉李神通覆军被擒的消息先后传到了李秀宁耳中,让她很是心神不定。
再不关注朝局,可事情实在太大,想不知道都不行。
而以李秀宁的能量,在朝中自然有自己的耳目。
当天两仪宫中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李秀宁的耳中,让她心情很差。
“公主...”看李秀宁脸色不好,侍剑很是担忧。
“原来,在父皇的眼中,我还是一个筹码啊!”李秀宁惨笑了起来。
为了大唐,为了父皇的江山,李秀宁做了很多很多,满以为在父皇眼中会有所不同,而一件件的事情,让她失望无比。电子书吧 .dianzishu8.
当初,大唐刚刚建立,手中的兵权便被剥夺,剥夺便剥夺吧,李秀宁也不太在意,毕竟女儿的身份让她带兵有诸多不便。
然而后来,张仲坚的遭遇让李秀宁很是不满。张仲坚是她的助手,帮着她帮着大唐打下了半个关中,而对这样的功臣,父皇和朝廷诸多猜忌,生生的把张仲坚逼走。
李秀宁自认和张仲坚非常清白,可是因为当时长安流传着自己和张仲坚的绯闻,让她无法替张仲坚说话。事后便心灰意冷,不愿再过问任何朝政。
然而李秀宁万万没有想到,现在,当局势危急时,父皇又打起了自己的主意来。竟要利用自己当初和张仲坚的感情,来为大唐牟利。父皇啊父皇,当初你不是因为这事对张仲坚恼怒万分的吗?
“公主,去河北不好吗?可以看到阿绫公主,也可以看到张二郎。”侍剑宽慰道,作为李秀宁贴身的侍女,她最了解李秀宁对妹妹和张仲坚的感情。
“我是想看到阿绫和仲坚,但不是以这样的方式看到。”李秀宁冷笑道,“父皇他们别以为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想,以为我和仲坚之间有感情,想利用这种感情。”
难道公主您和张二郎之间没有感情吗?侍剑很想这样问,但看李秀宁的脸色,却是不敢发问,只能暗叹一声,公主的心思猜不到。
“父皇从来不想想他自己的原因,优柔寡断,任人唯亲。元吉他年幼无知,根本不堪大任,父皇却非要他坐镇太原,却没有想想元吉有没有能力抵挡刘武周。
堂叔李神通能力普通,我大唐朝廷之内有的是能力非凡的臣子,无论是萧瑀还是陈叔达,随便一个都比堂叔做得好,父皇非要让堂叔做招抚山东,这才有此大败。
现在元吉和堂叔被擒,四万多府兵被俘虏,父皇便想靠送女儿去换回儿子,在他眼中,我这个女儿又算的了什么?”李秀宁凄声说道。
“唉。”看着痛苦的李秀宁,侍剑只能叹了口气,跟着也难过了起来。
然而难过之后,李秀宁不得不考虑其现在的情形来。对现在的大唐来说,确实非常的困难。西征消耗了大量的钱财,使得十多万府兵疲惫不堪。便是朝廷有心调兵攻伐宋金刚刘武周,却也调不了多少兵,因为必须给刚刚出征回来的府兵至少几个月休息的时间。
所以,能派出的军队不可能有多少。而若是张仲坚真的选择与宋金刚合流,河东太原的局势将非常的危险。
而李秀宁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胞弟李元吉在红巾军牢中受苦而不管......
到底该怎么办啊,李秀宁非常为难。
仔细想过后,李秀宁写了一份奏疏,在奏疏中李秀宁请求带兵前往河东,替大唐守住山西南部。
“有女儿在,当使河东无忧,不管是南下的宋金刚和西进的红巾军,女儿愿一力抵挡,而秦王可以统帅军队自龙门攻打宋金刚,两相夹击之下,攻破宋金刚收复太原不是难事。”李秀宁在奏疏中如是道。
还没有来得及派人去问李秀宁愿不愿意出使河北,便收到了李秀宁的奏疏,李渊顿时哭笑不得。
看完之后,李渊长叹一声:“秀宁到底还是不愿意啊。不过也好,有秀宁守河东,至少张仲坚不会自河内进攻,东面到时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