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渊下令召集高层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左领军大都督陇西郡公李建成,右领军大都督敦煌郡公李世民,大将军府长史裴寂,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司铠参军武士彟,以及李建成麾下左三统军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李世民属下右三统军王长诣、姜宝谊、阳屯等。
会议刚开始,长史裴寂第一个发言,极力建议先攻下蒲坂,然后再进军关中。
裴寂道:“屈突通乃是一时名将,手中握有五万府兵兵力众多,又有蒲州坚城,城高壕深。
我军若是放弃蒲坂城不攻而去攻打关中,顺利的话也就罢了,若是打不下大兴城,屈突通必然攻击我军后背、截断我军粮道,和大兴守军内外夹击我军,实在是太危险了。
不如先全力攻下蒲坂全歼屈突通部,如此我们的和太原的联系也打通了,太原的粮食物质和兵员便能源源不断支持我军,然后我军再兵进关中攻打大兴城。
大兴城以屈突通为外援,屈突通被我们击败,大兴城则再无援兵,早晚必破!”
听了裴寂的话,李建成微微点头,认为这是稳妥之策。
然后裴寂话刚说完,李世民昂然起身,大声说出了自己看法。
“裴长史此言差矣,所谓兵贵神速,我军接连攻城略地,各郡百姓望风归附,趁着此士气高昂之时当立即渡过黄河,大兴城军民必然望风震骇,只要我军速度够快,大兴守军根本来不及反应,来不及向任何一方求援,我军必然能够迅速攻下大兴城。
相反,若是我军留在这里非打下蒲坂不可的话,必然会耗日良久。而时日一旦久了,大兴城必然会召集援军囤积粮草积极防备我军进攻。
而我军若是迟迟不能打下蒲坂,久战力疲,士气低落,到时就真的完了。
而且,现在关中各地到处都是义军,皆未有归属,我军若是迅速挺进关中,便能召集各方义军来投,队伍便会迅速的壮大。
等到我军迅速壮大打下大兴之时,到时屈突通即便守住河东蒲坂,也不足为惧了!”
李世民慷慨激昂的说着,意气风发至极,其锐气英武让在场的诸将为之心折。不过李渊却听得微微皱眉。
“诸位,还有其他见解吗?”李渊笑着问道。
裴寂和李世民一个稳,要先打下蒲坂再说,一个却主张兵贵神速,不管蒲坂立刻进兵关中。
在场的众将相互看着,都把目光看向了李建成。
以地位而言,李建成都应该先发言。
“大将军,以末将看来,用兵之道应该稳妥为先。”李建成说话了,却是赞成裴寂的意见。
“大哥,若是一味稳妥,咱们什么时候才能打下关中啊。”李世民争辩道。爱书屋 uxs.
李建成宽厚的一笑:“二弟,蒲坂若是打不下的话,咱们怎么渡过黄河?便是能寻到船只从其他渡口过去,可是大军携带的辎重物质怎么办?而若是屈突通趁着我军渡河之时攻打我们又该怎么办?所以稳妥期间还是应该先打下蒲坂。”
“大哥,好办啊。只要我军能渡过黄河进入关中,随便打下一座城池便足以养军。若是能攻下永丰仓,再多的军队也都能够供养,根本就不怕粮草物质接济不上。
至于屈突通趁我渡河进攻,更好办啊,我们可以给他设下陷阱,能消灭其派出的军队不说,说不定还能趁机打下蒲坂。”李世民昂然道。
“呵呵,说的好听,就怕像上次那样再次兵败。”裴寂摇头道。
“你!”李世民大怒,霍然扭头看向了裴寂。
“我说的不对吗,上次敦煌公你也说兵贵神速,结果在霍邑被宋老生杀得大败,幸亏陇西公及时率军赶到,这才击败宋老生夺下了霍邑城。”
裴寂摇头道,在军中敢和李世民这样说话的也就是他了。在裴寂眼中,只有十八岁的李世民就是个孩子,裴寂和李渊是多年好友,看着李世民长大,平素也把李世民当做孩子看待。
李世民可不想被看做孩子,心怀大志的他迫切需要证明自己,当即站出来向李渊请命道:“大将军,末将愿意带兵渡过黄河向关中挺进。”
在众人争辩之时,李渊一直在仔细的思考。在他看来,裴寂计策太缓。
蒲坂城不好打,城高壕深兵力众多、又有足够的粮食,便是一年两年也未必能够攻下,这些李渊都知道。然而天下形势如火如荼,又岂能久久呆在黄河以东?
瓦岗翟让李密已经打下了洛口仓,拥兵数十万,正在猛攻洛阳,若是等到李密攻下东都洛阳,其必然会发兵挺进关中,到时即便能够打下蒲坂,也已经迟了,就自己手中的军队,根本不是兵多将广的瓦岗军的对手!
可若是按照李世民的计策,抛弃辎重轻装渡过黄河挺进关中,势必会遭到屈突通的背后袭击,到时没有后援没有粮道,一旦战败就彻底完了,实在是有些冒险。
最好是想办法先把屈突通引诱出蒲坂城,先击败屈突通主力,到时即便攻不下蒲坂城,屈突通兵败之余对自己的威胁也大大减少,自己便能趁机向着大兴城进军。
屈突通的任务是守卫河东封堵唐军,而若是自己率军渡过黄河,屈突通再不情愿也得出兵向自己进攻,否者必然会被大兴朝廷问罪。
李渊决定折中裴寂和李世民的计策,先渡过黄河,目的不是为了挺进关中攻打大兴城,而是为了引诱屈突通来攻,然后再设计击败屈突通。
“好,既然世民你愿意渡过黄河,便以你为先锋吧。不过蒲坂浮桥控制在屈突通手中,你只能选择从梁山龙门渡口过河,”李渊道。
“是,大将军!”李世民兴奋的道:“我手里已经搜集了几十只渡船,然后再派人联系河西的义军孙华,让他筹集船只来接应我们过河。”
孙华是冯翊郡义军首领,手中有兵力万余,在李渊率众到达壶口时,孙华便主动渡河来见李渊表示归降,被李渊封为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冯翊太守。
“好,就由你带领右统军王长诣、左统军长史陈延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柰统率步骑兵六千人,从梁山渡河,在河西扎营等待大军。”李渊当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