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饮鸩止渴?
李渊洛笑了。
“大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安化府那么多百姓,都长着嘴要吃饭,老大人自己是吃饱了,可他们还饿着呢!我不让他们吃蝗虫,要死多少人?”
“殿下就算有再多的理由,也摆脱不了蝗虫有毒,殿下怂恿百姓吃毒虫的事实!”
李渊洛脸上笑意更浓,只是透露着些许冷色,“谁说百姓吃了这些蝗虫会中毒了?”
老御史直接怒了,“殿下怎么又开始装聋作哑了?方才本官才说吃了这蝗虫会使人腹痛。”
李渊洛不屑摇头,“那是老大人吃了腹痛,可也不见有百姓吃了腹痛的!”
“蝗虫或许的确有毒,可很显然这种毒只对老大人有效,却对那些真正的百姓无效!”李渊洛掷地有声的说道。
众人都仿佛被气笑了,尤其是李景曜,冷嘲热讽道:“哈哈哈,这么说来,这还是一种世间的奇毒咯?竟然专对显贵者有效?”
“九殿下别再狡辩了,这等荒谬绝伦的话,竟然能从殿下口中说出,真是闻所未闻!”
“是啊,世上哪里有这种奇哉怪也的毒,九殿下莫不是将我等都当成傻子了?”
众人说着,引发一阵哄堂大笑。
显然对李渊洛所说的话,是半个字都不信!
梁帝也是眉头微微皱起,忍不住道:“老九!你到底是不是在心口胡诌?””
被这么多人同时质疑嘲讽,李渊洛也不恼,慢悠悠的开口道:“回禀父皇,世上的确没有三哥所说的奇毒,专对显贵者有效,但是——”
他故意拖长了尾音,“人却分三六九等!三哥也说了,诸位大人都是所谓显贵者,私底下大概也都对那些百姓嗤之以鼻,戏称泥腿子。”
“显贵者平日里山珍海味,朝中更有权贵,听说就连吃米吃的都是珍珠米,何为珍珠米呢?就是淘洗的时候,要想剥珍珠一般,将外壳都去掉,取出其中最为精华之处,晶莹剔透更胜珍珠三分!”
“这样的肠胃,却要去那些泥腿子吃的东西,他能不腹痛吗?”
说到这里,众人哪里还不明白李渊洛话中的深意。
看似是在为自己辩解,实际上却是在讽刺这满朝的衮衮诸公!
而且言辞犀利,不比这些御史言官强多了?
足以让人自叹弗如!
梁帝听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原本充满疑惑的眼眸中,此时却是盈满了杀意!
很显然,李渊洛说的不假,可想到更深处,就连他都不免沉默。
宫中每日准备的膳食能比这所谓的珍珠米次吗?
安化遭了蝗灾,百姓连口饭都吃不上,宫里的用度却也没有任何变化,一切如常。
废话,谁敢克扣梁帝的用度啊?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君父啊,否则要他们这些为人臣的,为人奴的,有什么用?
可此时,思考着李渊洛的话,梁帝心中竟是罕见的升起一丝愧意来。
他一向自诩贤君,自比历朝历代的贤明帝王,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差了很多啊!
“你!你胡说八道!”先前那些老御史气的大叫。
李渊洛却是戏谑问道:“我胡说八道,我且问问,老大人平日里吃的是什么?”
“哼!”老御史冷哼道:“三餐不过五谷粗粮,粥米茶饭!”
“喝粥?那再敢问大人,喝的是什么粥?可是飘着浮沙和麸糠,插进去筷子都浮不起来的粥?”
一下子,老御史气的吹胡子瞪眼起来,“你问的是什么话?那是给牲口吃的还是给人吃的?事到如今,九殿下还要以此来玩笑?”
李渊洛冷笑起来,“我可没有玩笑!老大人所谓给牲口吃的东西,安化府淳安县还有很多百姓都吃不到呢!”
“简直是耸人听闻!九殿下是说,我大梁朝治下的百姓如猪狗一般?”
能看得出来,说这话的同时,给这位老御史气得不轻。
“正是如此!”
“大胆!”李景曜心惊肉跳的怒斥。
老九这是疯了?这可是他自己作死,怪不得旁人!
李弘懿也连忙站出来道:“父皇,老九他一时失言,还请父皇见谅!”
“陛下,九殿下口出狂言,请陛下治罪!”却有大臣愤然出列,火上浇油。
李弘懿急了,不停的眼神示意李渊洛,同时低声提醒道:“九弟!这时候别犯犟,快跟父皇认个错!”
李渊洛却是置若罔闻,“我没说错呀?若是跟诸位大人比起来,那些百姓的确活得还不如你们府上的猪狗呢!”
“之所以各位吃了蝗虫会腹痛,只是因为富贵者不食贫贱之粮而已!别说蝗虫,让各位去吃百姓的那些粥饭,吃上两顿,保准这肠胃也受不了!”
“所以说,不是蝗虫有毒,是各位大人有病!富贵病!”
李渊洛淡淡的声音,却振聋发聩般的响彻了大殿。
王钺已是气的身子颤抖起来,“狂妄!陛下你听九殿下这说的是什么话……”
说着,却见梁帝黑着脸摆摆手。
他彻底被震撼到了,还是第一次听说所谓富贵病,不免引人深思啊!
好一个富贵者不食贫贱之粮!
粮食就是粮食,可在不同人口中,却是吃出了花样,达官贵人家里吃珍珠米,可百姓却连牲口吃的都不如!
李渊洛说的没错,不是蝗虫有毒,是有人生了富贵病啊!
这其中,甚至包括自己!
“老九,这都是你这趟安化之行的见闻?”梁帝表面沉静的开口道。
李渊洛拱手道:“父皇,正是儿臣亲眼见了,亲耳听了,才不至对民生疾苦有了深层次的见解,方才各位御史所言,其实儿臣并不怪他们……”
“……”
众人额头一黑,什么交不怪我们?我们何错只有?
“哦?为何?”梁帝继续发问。
“儿臣想,大概这些御史大人们坐镇京城,或许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百姓长什么样,只是从书中看了,便摇头晃脑,自以为秀才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了!”
“儿臣以为,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朝廷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