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恐怖灵异>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等等。
    大家突然之间愣住了。
    从张玉到张世泽,九代英国公加上张玉,一共也就十代人。
    十代人,他们的大明,竟就亡了吗?
    这话,被人说了出来,回响在灵堂里,伴着些许不知从哪儿传来的啜泣———也许是从他们心中传来的——叫这天地,似也变得惨白黯淡了……
    “又不是所有人都像你的子孙一样短命。”朱元璋翻了个白眼。
    原来,刚才情不自禁说话的,正是朱棣。
    而此时的晋王朱棢,自听到那十代人之后,已经恍恍惚,魂魄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当然,现在在朱元璋的话音下,他那飞到天外的魂魄,又回来了一点点。
    朱棣冷静了一下,连忙点头:"对,张玉32岁的时候,才生了孩子,也许他们家的人,就是这样喜欢迟生孩子,说不定他们这一系,每个人都有八九十岁呢?"
    总之,大家说服了自己,他们继续听视频。
    【UP需要稍微发散一下张玉家族的概貌,它几代人的经历,基本上就是明史一大半的重要考点。
    张家一共追封了三个王,河间王张玉、定兴王张辅、宁阳王张懋(mao),同时,张玉之女嫁与朱棣为贵妃,张辅之女嫁与朱高炽为敬妃。】
    "这个张辅的王号,还挺气派的。"郭英说出了傅友德心中所想。
    自己是国公,这张辅却成了王。
    这小子!他内心馋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张辅,想来是怎么养也没有办法进朱元璋的陵墓的,这样想想,他又心平气和,不动如山了。
    “这安南,不是正在和占城打来打去吗?”耿炳文思量道。
    朱棣:"然也,那安南唤作陈日端(陈睿宗)的王,领了号称十余万的兵马去打占城,不料死于阵中。对我等却上报他是巡边溺死,让我们册封新世子,真真好笑至极。"
    朱元璋点点头:“那个叫陈日炜(陈废帝)的,好像前几年又退位死了吧。他们那儿乱得很,是什么上皇制,立了新国王,前头那个退居太上皇反而掌握实权……”
    “好像也不是没有可以借鉴之处。”
    />室内突然响起了这么一句话。
    朱元璋一个激灵,左右巡视:“谁?谁说的?”
    然而他说是左右巡视,眼睛却牢牢盯住了朱棣。
    朱棣当场震撼了:“爹,这怎么是我说的啊?!”
    “不是你说的,却是你想的啊。天下岂有六年之准皇帝乎?你肯定坐二望一,想要马上就成为永乐大帝。”朱樉在旁边恶魔低语,“当然,你想的,可能就是太上皇不要掌实权是最好的了……”
    朱元璋却将脸一摆,转而牢牢盯住朱樉:
    “咋?你觉得你爹六年之后必死无疑吗?”
    朱樉:“?”怎么又轮到了我呢?
    爹啊,你看看你旁边那狼子野心的永乐帝吧!
    【其中,张玉张辅参与靖难之变。
    张辅还亲历榆木川事变(朱棣之死),汉王朱高煦叛乱事件,土木堡之变。
    张玉的另两个儿子:张朝、张朝参与了夺门之变。
    七代英国公张维贤涉及明末三大案,在移宫案里护住明木宗,帮助他顺利继位。】
    大家集体震撼了。
    “XX之变,是不是有点太多了。这,我们大明,真的有这么风雨飘摇吗?”
    朱橚赶紧说:“唉,我们大明能在这种风雨飘摇之中再传九代,它已经很厉害了呀!”
    两位文臣:?
    朱樉幽幽说:“这九代里,有两代,加在一起,只有十一年呢。”
    两位文臣:???
    "所以老四的儿子,"朱棢终于缓过了一口气来,"也靖难了啊。只是老四你请难成功,他靖难失败了。”
    朱棣心情复杂。
    老朱此时已经放弃了。
    果然,不管儿孙他享福。
    他只是点评了下:"榆木川事变?老四,你的死还引发些事情?那时候你也是出行在外,还带着兵马,别是像那秦皇一样,被装在臭鱼车里头秘不发丧了吧?”
    朱棣:“?”
    朱棣震怒:“何至于此!”
    朱棢冷静评价:"老四,朱高煦是你好圣孙解决的,仁宗的时候还没死呢!你的部下
    肯定要担心,你的死亡会引发皇位继承的混乱,所以这秘不发丧,是很可能的一件事情。”
    此时此刻,要说谁最开心,那当然毫无疑问,是朱允炆了。
    他差点就笑出声来了。
    还好啊,多年来的修养,让他忍住了。
    没有让自己烧纸多天得到的功德降低。
    但他还是出声了,此时不出声,不是犹如锦衣夜行吗?
    他尽量不让自己显得太开心,而显得关心一些:"四叔,之前听后辈说,你带了金幼孜等文臣随军出征,那不知,这第五次漠北之征,你带了哪些文臣呢?自古这秘不发丧之事,一般都是文臣的主意啊。”
    没错。
    自古,也没有多少个皇帝在外秘不发丧的例子。
    而大家都知道,那鼎鼎大名的李斯。
    朱棣那犀利的眼神,瞬间射向了杨士奇与蹇义。
    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快得让两个文臣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因为此时此刻,朱棣已经牢牢握住了他们的手,眼眶,说红就红:
    “两位爱卿,一世君臣,你们不会如此待我吧?”
    “臣等惶恐……”他们是真惶恐啊。
    “秘不发丧可以。”朱棣正色道,“臭鱼不可以。”
    【我们挑些重点,先从张辅说起。
    对他,友友们应该不陌生,打下安南的功绩,让他成为永乐以后朝中最瞩目的第一将星。
    详细过程就不说了,大概就是永乐4年,朱棣派人去干架,没想到主帅朱能猝死,只好临时让副帅张辅顶上。】
    朱棣大吃一惊。
    “永乐四年,掐指算来,那时候朱能才36啊!”
    傅友德也是惋惜:“燕王永乐八年北伐,若他还能活着,那可是40岁的当打之年啊。”
    【打安南的真实目的,张辅他们都不知道的,朱棣只和朱能嘀咕过。
    朱能死得忒仓促,朱棣赶紧让兵部尚书刘俊,把那些悄悄话转告张辅。
    我,朱棣,不是单纯揍小弟,而是打算毁其文字,碎古时铜柱(界碑),郡县安南啦!
    张辅:…
    就,老板的
    期望是好深沉的重量,没有一丝丝防备。
    不过张辅还是出色的顶住压力,并通过前后四征安南,把朱棣的设想化为了现实。】
    这回连朱元璋都讶异了:“都县安南?老四,你好大的胃口啊!这安南,自宋初分裂出去,至今也有四百余年了。这风俗人情,全改了,想拿下它,不容易啊。”
    “所以才要废其文字。”朱棣自得道,“事情虽难,也得办,祖宗的基业,拿回一处是一处,就像父亲你收了那燕云十六州,我拿回汉人自古以来之地,又有什么错!"
    朱元璋是认可这句话的,不过:"看那后辈的地图,这安南,也并没有在上边啊。"
    也就是说。
    虽然朱棣很可能把安南给打下来了,但后面,又丢掉了。
    朱棣:“…”
    后代不足与之谋!
    他现在只希望,最好不是自己的后代丢的,是那清朝丢的!
    【永乐14年11月19日,朱棣突然紧急召回张辅,并改派丰城侯李彬去镇守安南。
    对于这件事,明史没有相关记载,越南人的《大越史记全书》写了。
    前排警告,此书由立场反明的越南后黎朝编写,而张辅又杀四个越南称帝之人,绝对的反派,SO里面充斥着很多夸张的描写。什么抽肠挂树,煎肉取??,炮烙为戏等等……并不能全盘采信。
    永乐15年,交趾镇守太监马骐上奏,张辅在交趾选取土人壮勇者为围子手(五军营下的一种步兵编制),惹来明帝怀疑。】
    朱元璋眼神再度危险:“什么叫做镇守太监?老四,你解释一下。”
    朱棣:“这个,就是,也许,可能……”
    朱棣再次开始阿巴阿巴阿巴了。
    【马骐确实有可能上折子了,他还嘴过镇守交趾的文官重臣黄福呢。只是朱棣没理他的逼逼赖赖。
    镇守太监本就是朱棣派去监察文武百官的耳目。后期出现了许许多多贪污腐败,影响军队正常运行的案例。
    但在永乐时期危害还比较轻微。
    包括这个明史里记载为怙宠虐民,激起安南民变,弃置安南罪魁祸首的马骐,终永乐一朝,他始终被黄福压制着。
    黄福是
    朱棣死后,仁宗即位时被才被叫回中枢的,那时候"交趾民众号泣相扶",整个安南治理很有成效,蛮有喜迎王师的氛围感。】
    老朱对这黄福,有一点微薄的印象。
    记得他最初是个太学生,后来好似去了项城还是哪里,当了主簿。
    还没想明白呢,就听见这刚打下来的安南,突然弃置了。
    这中间是不是省略了太多的时间和故事?!
    他:"!"他捂住了胸口。
    “哪个?难道又是那瞎眼的堡宗?”
    本来只想沉浸于诗词歌赋的朱柏感慨一声:"感觉我们明朝的事情,都好仓促啊。"
    朱棣咬碎牙齿,在心底已把堡宗杀了干百遍。
    嘴上,却不愿服输,淡然道:“我已知道,这黄福是个好的,也够了。”
    才怪!
    朱元璋却冷笑:“你更应该听明白,是那镇守太监后来危害无穷。”
    【仁宗即位三个月,即永乐22年11月。
    也刚回南京不久的马骐向翰林院传仁宗口谕,"敕付"马骐重新去交趾采办金银珠香。
    翰林院立刻覆奏(就是请求确认),隐晦的表达了异议。
    仁宗打哈哈:"哎呀,我怎么会说这种话呢?我听说啦,渠前(安南黎利)正在交趾祸祸百姓。这交趾人自从送走马骐,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我昨还会送他回去呢?
    你们得看到我写的诏书才能信呀,差点坏了大事了!这马骐呀,老给我吹耳边风,我都不答应的,各位爱卿,要相信我拒绝的心呀。”
    说的很好听,还是派马骐去了。
    才一年时间,这马骐“激起的民变”就已经不可收拾了,宣宗元年,明军更是连连败仗,到了与黎利议和的程度。
    宣宗三年,宣宗下令论弃交趾罪,马骐下狱论死。
    没死,堡宗四年出狱了,当了百姓不知所踪。】
    朱棣闭上眼睛,身体一晃。
    什么,不是堡宗,是宣宗?
    “很好,是我的好圣孙,宣宗,”朱棣已经在胡言乱语了,“还能打,等他生出来,就一天三顿打!让他
    明白,什么叫做安南自古以来,是我汉人领土!”
    大家点评一下:"要不先打打你的仁宗?还要和文臣在那边虚情假意。"
    杨士奇突然开口:"难道就看着安南把大明拖入虞烂的战事之中吗?治理一地,如果全靠武力弹压,所废钱粮几何?难道就要大明源源不断地往安南耗费物资吗?听此前讨论,燕王薨逝之际,仍在征伐漠北,如今安南又乱,这国家财政,真的能够支撑下去吗?”
    然而立刻反对杨士奇的,竟不是皇帝皇子,也不是将军们。
    而是蹇义!
    毫义的反对非常简洁:“国家何事不难?若是因为碍难,便弃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安南,子孙如何看待?番邦如何看待?”
    杨士奇:“可邦时候,已是连连败仗了!那时,是你不想弃,便能不弃的吗?壮士断腕,何尝不是一种勇气。”
    这两文臣谈到了这里。
    朱元璋和朱棣,脸色已经阴得滴下水来了。
    【安南弃置的命题很大,宣言的作用在里面,UP私以为没有史书宣染的那么至关重要,且很多时候,宦官的贪财也是执行着皇帝的意志罢了,遮了一块布,好像统治阶级就伟光正了起来。
    这一点,朱棣时期,也肯定有不少需要宦官马骐来干的灰色勾当,只是相对没那么离谱而已。
    而且朱棣监察这些太监也有别的手段,就像何福只是和太监说了几个兵马数字,朱棣后脚就知道了。】
    朱元璋已经不想再讨论这个话题了。
    他重重对朱棣说:"你自己有手段,你怎么搞都可以;你后代没有手段,你就是在给他们挖坑!”
    【总之,朱棣把人叫回来了,他再出现要到永乐19年7月,北伐领军左掖。
    这期间的五年时间,应当是被派去了宣府、大同一带练兵。
    这两个位置练兵,看得出朱棣对张辅还是抱有很高的期待,没有因一份宦官奏折就把人打入冷宫。
    但这种期待又夹杂了一些谨慎,比如永乐16年,安南的黎利在蓝山起事,他就没有再派张辅去平叛。
    且张辅在北伐里的角色很透明。以前只负责粮草,19年后开始正式参战,战术角色并不突出。
    请看
    19年这份将军展位表。
    都督朱荣————前锋
    安远侯柳升——中军马步队、大营围子手、神机营
    宁阳侯陈懋——御前精骑
    永顺伯薛斌、恭顺伯吴克忠———鞑马队
    武安侯郑享——左哨
    阳武侯薛禄——右哨
    英国公张辅——左掖
    成山侯王通——右掖
    这里面,左哨、右哨,很多时候需要独自领兵,与大军分开执行某项战术任务,具有很高的独立自决性。
    大营围子手,前身是朱棣亲自带队的大旗下。后一部分也演化成了御前精骑,和神机营一起都是绝对的精锐。
    而朱棣的打法,很强调前锋与机动能力,朱荣和鞑靼马队可见一斑。名声最大的第一将星张辅,—次也没有领过这几个位置,是值得深思的。
    在永乐22年6月,朱棣的最后一次北征时,张辅(仍为左掖)曾主动请战,想带一个月粮草去追击蒙古人。
    朱棣思考后,驳回了他的请求。
    那么,如果不是因为宦官,这种谨慎会是因为汉王朱高煦吗?
    就在张辅被急诏回南京的一个月前,也就是永乐14年10月。朱棣得知了不少朱高煦的不法之事,剥夺其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废为庶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人在蘑菇屋,怎么嘉宾全是前女友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晚年被老婆分手,系统终于来了 大明第一国舅 将北伐进行到底 重启人生 星武纪元 仙不是这么修的 只有怪兽可以吗 魔王大人深不可测 劝你别修妖,你肝到无上妖帝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称帝后才知身处小洞天 洪荒:从截教开始的神话之路 大秦镇天司 黄泉逆行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从密修学院僧开始 斩神:我黑王代言人,开局时间零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