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夏平没有找错地方,赵子易家的门阍是认识他的,赵子易的行踪倒是家里人都不知道。
婉云从王姑娘的报信中得知赵子易闯了大祸,身在月子里的她又不好出面捞人,再者曹娘娘和太夫人都在安阳,汴京的重要人脉已不复往日的坚挺,她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关闭大门,谢绝会客。又派人提了银子四处探听消息,只要能得着赵子易的半丝踪迹,就不惜代价要往深挖线索,几日来,哗哗地撇出银子,也没有赵子易一点消息。
夏平的心情从满怀期待到惊惧担忧直到最后绝望悲痛,他认定赵子易被官家暗地里干掉了,伴君如伴虎,笑面虎也是老虎呀!
此时的赵子易和韩中彦时隔三年被韩琦再次一绳子捆了,关在大宋提供给高官的别墅里。
赵子易穿越过来第一次喝醉,他的一双小娇儿像云朵落在他糙硬的心里,软软绵绵,拨弄着他的心绪悠悠荡荡。
在大哥韩中彦面前,他放松了紧绷的心弦,终日如陀螺般旋转的脚步,被琥珀醉的醇甘绊住了,酒逢知己千杯少,怎么就能喝醉能?
韩中彦眼中和赵子易有着同样的不解,赵家娃儿那么尊贵的身份,怎么就跑到“紫荆墨羽”这样中低产阶层消费的地方去了呢?
赵子易踢了韩中彦一脚:“你们韩家没有一个皇城司的人,怎么家里搞得比官衙还阴森?
咱俩找个密道逃出去,韩相公的忆苦思甜饭真心难以下咽呀!
范纯仁这小子呢?都六天了,没见着大舅子,也不问问原因!还有那个冰雪聪明的小妹妹呢,她不会娘家吗?
唉!啥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我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韩中彦听着赵子易咸淡的牢骚话,气得骂道:“你还有心思想着逃跑,你喝醉时的嚣张没一点印象了吗?这次就可骂的是官家呀!命能不能保住,都要看老天睁不睁眼!”
“哥哥,我真的没印象,不知者不为罪嘛!官家那么大的肚子,会和我这小瘪三计较吗?他是大宋的风向标,若他都这么小肚鸡肠的,臣民竟相效仿,百姓风行鸡毛蒜皮,那国将不国家将不家呀!
我见着你一时高兴,才喝酒的,哥哥,你不能落井下石。
唉!婉云和莹莹都没有我的消息,这要焦虑不安,会没有奶水的,娃儿怎么办呢?”
赵子易清澈的眼神无辜地看着韩中彦,他算把电视剧里的狗血情节都经历遍了。
“什么?你抠门的没有请奶娘,让老婆自己喂奶?”韩中彦吃惊地问。
“有什么不可以吗?我奶奶,我娘,我家乡的女子结婚生娃都是自己喂奶的,可以减少乳腺疾病,还可以促进和娃儿的感情。
再说,莹莹和婉云的奶水很足,娃儿都吃不完,挤掉岂不是可惜了!”
赵子易望着铁窗铁门,叹着气说,这古人在这一点上就不如后世,有钱能买血乳交融的亲情吗?
“如此说来,你不出去,家里的老婆娃儿都有危险了?早知如此,当初白日纵酒的豪放哪里去了?
你现在汴京的公司都够一家花销了,还要在去安阳建什么农家乐,我听说你还要去辽国,是真是假呀?
你是闲咱们大宋的疆土养不活你这个乞儿吗?跑到让大宋丢尽脸面的辽国赚银子?”
韩中彦又恢复了在公司做管家的碎嘴,数说赵子易的不是一点不留情。
“哥哥,你再不想办法,我就要装疯卖傻就地大小便了!”赵子易忽地站起身,望着铁窗投进来的一丝光亮说。
“哥哥!哥哥!”
韩中彦心里的怨言还没倒干净,被赵子易的话吓了一跳,这小子,啥事做不出来?
忽然门缝里传来一声娇娇怯怯的“哥哥”。
“哈哈!”赵子易大笑着奔向门口,“可是蕊馨?”
“子易,子易!我是范纯仁,你先别慌,我找到了一个秘密通道,等摸清楚有无看守的人,再来带你出去。”
范纯仁的声音压得很低,他用一柄瓷酒壶贿赂了看守,才和韩蕊馨摸进来,老泰山在自己家里私设刑堂,不知有没有给别人用过刑,若有,那可会让官家认为是欺君罔上叛国通敌的罪行。
得先救出里面关着的“犯人”,然后再寻机会提醒老泰山,赶快将刑堂撤毁,被人抓住把柄就不是官位进退,而是项上人头能不能保住的问题了。
范纯仁的推测已接近正确答案了,韩琦私设刑堂是大宋律法不允许的,但他这次确实在官家授意下做的,他每日将赵子易和韩中彦的谈话内容如实记录,然后亲自进宫送到官家龙案前。
官家没有从赵子易那里感知过敬仰崇拜,他心里不平衡,甚至气愤郁闷,赵子易乞儿一个,活得比那些自以为是的官员通透滋润,用智慧能力创造财富,是他的做人宗旨。
但是韩琦每日拿来的“刑讯逼供记录”,满满都是赵子易的溢美之词和挂念家小的话,他又忘了酒醉的赵子易骂他生来只会贪恋床底之快,对赵子易生出怜惜,对家庭负责任的男人,都是好男人,不管他成功与否,富贵与否。
赵官家在最后一次看完韩琦拿来的“罪呈”,决定放了赵子易和韩中彦,但赵子易得给他道歉,郑重其事地叩拜谢罪。
韩琦清俊的脸上一筹莫展,官家这是让他去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难事啊!
赵子易是何等人物?他从起儿能变成富豪,心里素质的强大自不必说,单就他打了安阳县令一事,就看出他的桀骜不驯,他也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么!
范纯仁和韩蕊馨溜进来时,韩夫人的贴身丫鬟早就去前厅汇报了。
“你去准备饭菜,姑爷和闺女的口味轻些,再把我埋在后院的“女儿红”挖出一坛来。”
韩琦没有惊讶,平静地吩咐道。
丫鬟应了一声,转身离开,韩琦望着她离去的背影,翘起二郎腿,得意地哼起: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