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魔法> 无人驾驶帝国> 第四百三十九章 打折的公共汽车票

第四百三十九章 打折的公共汽车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晚上,沈笑夫打开《汽车的故事》,翻看一篇《打折的公共汽车票—闲话“外宾”》
    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和几个年纪稍长的朋友在一起聊天。
    那哥儿几个下海特早,按当时的标准看,已经可以被称作大款了。
    不知道是谁先神的茬儿,说起砍价这件事儿来了。
    其中有个朋友年纪最大见多识广,嘴上俏皮话也多。
    他为砍价这个话题作了一个精辟的总结“如今这年月,除了公共汽车票不能砍价,剩下的全都能砍价儿。”
    可不是么,上小学那会儿就知道,公共汽车票最便宜5分,最多也就一毛,后来北京的公交系统全面涨价,月票有效的公共汽车每张票最高一块五。
    想坐车省钱还不容易,父辈为我们积累了无数宝贵经验。
    譬如说,当年北京曾经有句流行语,“百日蹭车无事故”,逃票显然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
    当然,这种办法比较笨,属于粗放式经营,有点本事的不这么干。
    父辈当中有不少人心灵手巧,人家能画,有画公共汽车月票的,还有画地铁月票的。
    据说,在那个年代,吹口琴、画月票,都属于拍婆子。
    所谓拍婆子,就是看到漂亮女孩之后,大胆地走上前去一拍人家肩膀,道:“晦,咱们认识一下吧。”
    此典故曾见诸王小波的小说。
    可是归根结底,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省这点票钱,当面锣对面鼓地去和售票员砍价,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儿。不过时代自然不能轻饶了他们。
    该补的票是少不了的。
    在“外宾”们眼中,售票员的形象比当年的穆仁智强不了多少。
    按照他们以往的生活经验,售票员简直就是在收阎王账。
    明明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服务,还得白白多缴出一倍的票款。
    以前我还见过类似的事儿。两流……
    写到这里,恐怕不少“外宾”要说了,我平时就是这么做的呀!
    那些北京大爷还是目高于顶,一副高高在上、令人憎恶的嘴脸。
    可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试想,如果前面提到的那些“外宾”上车之前就知道坐过了站要补票,或者北京的出租车10块的确不同了,我们家老爷子没赶上的事儿都让我赶上了。
    前两天坐车,从积水潭去北太平庄,就碰上这么人们习惯于用自己以往的经验解释自己遇到的新事物,“外宾”们按照自己的利益和生活经验据“理”力争,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他们之所以被认作“不可理喻”,原因端在于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恰好超出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
    而北京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种种误解,也往往可以归因于此。
    钱3公里起步,同时北京又是一座面积很大的城市。那么还会有买票砍价这种事儿么?
    哈耶克曾经有一个论断说一档子事儿。
    当时22路上边儿特别挤,宽街那站又上来一大堆“外宾”。
    之所以用“外宾”这个词儿,是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显然,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这个词可以用,一听就是每天1830北京新闻那口儿与本文的风格不符。
    可我要是用外地人这个词儿,倒真是省事儿了,这里很多fo又要破口大骂。
    于是我只好使用“外宾”——这个八十年代曾经流行一时的尊称。
    “外宾”们的目的地是北师大,总共也坐不了几站,就算册着手指头数,伸出一只手也还有富余,完全没有脱袜子的必要。
    可是倒霉的“外宾”们还是坐过站了。
    当售票员理直气壮地要他们补票的时候,其中那个“带头大哥”经过一番踌躇之后,以同样理直气壮的口气要求售票员给他们免票,或者至少要打折,理由是他们还要往回走一站。
    那些“外宾”为数不少,其中还有好几张面带稚气的脸,想想人家出门在外不容易,挣的都是实打实的血汗钱。
    毫无疑问对他们来说,一块钱也是蛮重要的。
    然而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伶牙俐齿的售票员,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外宾”和一个出租车司机打架,说北京的出租车太黑。
    在她们那里10块钱把整个城市都转遍了,在北京从火车站到公主坟居然收了30好几块。
    然而公交公司的票务制度是明明白白写在那里的,出租车上的计价器也没做任何手脚。
    售票员和出租车司机都有他们的说辞,谁听说过坐了车不给钱的道理?
    他们眼中的“外宾”,显然都是不可理喻的。
    人们习惯于用自己以往的经验解释自己遇到的新事物,“外宾”们按照自己的利益和生活经验据理力争,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他们之所以被认作“不可理喻”,原因端在于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恰好超出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
    而北京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种种误解,也往往可以归因于此。
    “外宾”们到北京、上海生活和工作,就必须让自己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
    按照圣人们写在书本上的道理,在现代都市里生活要求市民具备充分的公共意识,并遵守相应的公共准则。
    这其中包括坐车过了站要补票,打车不能砍价,还有不能让自己租住的房屋周围污水横流。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规则发挥着作用,然而我们甚至经常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或者不能说出他们的具体内容。
    恐怕北京人自己都说不清自己的规则,就更不用说远道而来的“外宾”了。
    就算他们按照那些显而易见的规则去做,也还有很多规则为他们所不知,根本意识不到。
    所以,在很多时候,就算“外宾”们自认为所做的没有问题,还是会被人认作“不可理喻”。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差异,就好像你把一个中国人放到欧洲,就算人家没有种族歧视,他也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一样。
    我不否认有人在“外宾”面前颐指气使,装大尾巴狼,可是北京人到了外地也让人蒙得一楞一楞的。
    其实,问题很简单,你要想让别人尊重你,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自信,要是你总觉得别人看不起你那你走到哪儿都活得够累的。
    再者,尊重北京人的生活规则,也是对你身边北京人的尊重。
    你尊重了人家人家才会尊重你。
    都说尊重是相互的怎么事到临头这么简单的道理就没人明白了呢?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明末钢铁大亨 华娱从男模开始 别胡说,我这是人皇幡 被换了气运后 独步成仙 赛博恋爱的克鲁苏跟神以及借债打工争霸的我 哥布林重度依赖 穿越西游:我为龙君 飞越泡沫时代 网游之剑刃舞者 我女友是大提琴家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我的废物异能是领域之冰 长生仙路 这就是牌佬的世界吗?亚达贼! 我,内测服最终BOSS! 大侠凶猛 人在吞噬,成了罗峰的金手指 诸天:从庆余年开始修行之旅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