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元狩二年,仲冬十号,是一个注定要永远被历史铭记的时间。
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了五百年的钟离朝代,于这一日彻底落幕。
钟离王朝的最后一代帝王厉炀帝,钟离九仪,虽貌佳,智勇兼备,但生性暴戾嗜杀,沉溺犬马声色。
继位两年以来,致力于打压世家,激勇改革,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治下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徭役赋税严苛,百姓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
最终民军起义,慕国民心所向,东伐钟离,攻陷帝都,钟离灭亡,两国合并,厉炀帝自刎于帝宫。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而在平定帝都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温阳城这边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大统领的登基大典了。
次年二月初,司衍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慕,为慕元帝。
容色殊绝,世无其二,一身帝王冕服的君王于万人瞩目之下,沿着长长阶梯一步一步拾阶而上,登基仪式庄严繁琐,旒冕下,帝王神情冰冷而威严。
紧接着迁都。
温阳城作为都城的话面积不够大,环境、交通等也不优越,所以新朝的都城还是定在了帝都。三朝都城,文化积淀浓厚,又地处中原,物产富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也利于更好控制慕国全境,完成统一。
至于皇宫,前朝的帝宫金碧辉煌,虽经历过战火被破坏了一部分,但推倒重建有些可惜,工匠修缮后,就作为了新朝的皇宫继续供司衍居住。
这主意还是司衍提出的,避免了劳民伤财,反正偌大的皇宫也只有他一个人住,环境如何他也并不怎么在意。
司衍登帝后颁布的第一条圣旨便是设立朝议殿,除左相右相外,令由满朝文武投票选出十位德高望重能力突出的臣子组成,不论年纪与资历,五年一换,朝政大事由帝王和朝议殿合力处置,皇帝享有两票表决权,其余臣子各享一票,决定朝政大事难事。
另外由天下百姓公选左右相,享有同等的权力地位,先由朝议殿和满朝文武推举出五位候选人,至于谁能当选,则由天下百姓决定。男子弱冠,女子及笄后,便可享有一票。相国八年一选,同一人最多只可连任两界。
如今的左右相国,便是第一任。
这一条诏令给予了左右相仅次于帝王的权力。
第二条圣旨便是建立诏狱体制,中央交于金骷,编撰律书规条,同时负责在地方建立诏狱,监督、定罪、关押处置满朝百姓及官员,反有作奸犯科,违背律法者,不论身份贵贱,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不容情,皆严惩不贷,严格按照律法定罪处罚。
月阁走上明面,由原阁主卫域继续管理,负责在职重臣安危。
钟离王朝百年的昏庸统治,遗留下了大量的问题,这些烂摊子,都需要新朝来摆平。
但厉炀帝的暴君统治,将本就摇摇欲坠的王朝直接推向末路,盘踞朝野百年控制天下许久的世家势力也被他尽数摧毁,新朝面对的阻力几乎不存在,如同白纸上作画一般简单。天下秩序的重建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顺风顺水,司衍颁布的各项政令也没有任何阻碍地顺利施行。
至于被扣押的匈奴王和他带来的军队,匈奴的使节来的频繁,又是暗示又是明示的,催了好几次,慕国负责交涉的人假装不懂,绝不松口放他们回去,匈奴王被软禁在使节馆,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一住就是三个月。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匈奴却没有这么太平,失去王的统治,匈奴很快陷入了内乱之中。
匈奴人崇尚实力为先胜者为王,只要是先王的孩子都具有继位资格,先前甚至有过匈奴公主选为匈奴王的例子,所以只要实力足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新的匈奴王。
苍凛刚继位不久,根基不稳,他底下的兄弟姐妹不乏有和他实力旗鼓相当的,时间一长野心便按耐不住了,打压苍凛的势力,若是他再不回去,估计匈奴王已经换了个人当。
不知道苍凛进宫和帝王说了什么,第二天一早,司衍便下令放他们回去了,还从月阁借给了他们一队人马护卫匈奴王的安全。
等苍凛解决了匈奴争位的乱象之后,已经是一年后了,经过了内乱消耗的匈奴已经对慕国构不成威胁了,以后慕国发展的越来越快,两国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等到苍凛再踏足京城的时候,便是带着臣服成为慕国附庸国的决议,每年上交两成的战马和牛羊,用来交换慕国派人帮助匈奴发展。
司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能停留的时间不久,为了能给这个世界留下更多的东西,自他登基之后,几乎是夜以继日的处理臣子呈上来的雪花般的奏折。
有臣子上奏,建议帝王遴选良家淑女,为皇家开枝散叶的大选六宫提议,司衍只粗略扫了一眼便搁浅生灰了。
虽然他去过比这更先进的世界,以他脑中存在的海量先进知识,完全可以直接默写出来,复刻上个世界先进的科技,暴力推动慕国发展,但是他并不准备这样做。
地基不稳的空中楼阁,建时容易,摧毁时也十分容易,何况以慕国现在的情况,根本经不起激烈的改革手段。
只能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向这个世界渗透着先进的知识和科技内容。
对于世家贵族,将他们贬为庶民后,司衍并未赶尽杀绝,依旧平等视之,只要他们有才学,能通过科举考试,照样能为朝做官。
毕竟世家中也有不少德才兼备的人才,弃之不用实在可惜,尤其是在新朝建立,急需大量人才的背景下。
自两国合并后,来自帝王的一道道政令下达。
衣食住行是所有人生活的基本需求。
早就在司衍刚到这个世界不久,这件事他就开始慢慢做了。
衣,从海外引进种植棉花,发明较为快速的纺织机器,改进纺织术。
食,亩产量大的红薯和土豆的引进,还有杂交技术的支持,解决了温饱平民百姓的温饱问题,海外各种调味品和食材的引进丰富了餐桌文化。
住,烧纸的实心板砖和水泥作为房屋的原材料,更加坚固,也更为美观保暖。
行,司衍暂时不准备就这一方面做什么,随着以后经济科技的发展,总会有后人能研发出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
司衍更倾向于让这个世界的原住民一点一点琢磨出成果,留下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不是他不合实际的拔苗助长。(差点以为我在写什么文科大题。)
借用上个世界伟人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的作用,大概就是辽阔草原上燃起的那一撮小火苗吧。
解决完生活基本需求,便是地位非常之重的学习问题了。
启蒙书院的建立工程继续进行,之前还未有慕国时,这一工程便已经在暗自开展了,如今有了帝王的大力支持,短短一年以来,数量就增加了近百家,但凡适龄儿童都能免费在其中入读学完启蒙课程,还有在各地陆续建立的百家扫盲班,只要是不识字的民众,不论年龄性别,都可以免费入读学习。
慕国掀起了一股全民读书的热潮。
还在各地设立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学院,高级学院读完后便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如此便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学院系统。
不过除了启蒙书院入读没有门槛,升初级学院便需要考试,通过便可继续,同理初级升中级、中级升高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然后便是修书。
将前代数朝所留下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等精华荟萃重新加以编纂。
古语云,易代修史,盛世修书。修书造福万民,得以将珍贵的古籍文化保留下来,修史记录历史,总结前朝得失,以警后世。
这是一件需要历时很长的国家大事,也是青史留名的大功德,翰林院的才子,德高望重的大儒都参与了其中,修书修史一事便慢慢进行着。
朝廷还设立了器械局,以优厚的待遇招纳天下能工巧匠,改良农具,也对各类民用或者军用器械进行改良。
顺便开海通商,派遣使臣出海,陆陆续续带回许多前所未见的东西和书籍,讲述了另一个国度的文明,也让慕国眼界大开。
固封自守容易自满,被他们视为外国蛮夷的国家,亦有许多先进的工具,甚至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此后慕国派出了更多的船只车队去拜访其他国家,描绘地图,探索文明,顺便带回了更多新奇的东西,供慕国吸取借鉴,发展。
不是帝王下达的所有政令都能顺利施行的。
推动一个纪元发展的伟大功绩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在司衍兢兢业业做了帝王一年后,当初系统定下的三年之期已近,慕国勉强走上正轨,朝着盛世发展的欣欣向荣时。
识海内,久违的机械音响起。
【恭喜宿主完成惩罚任务,准备传送系统空间,将在三秒内脱离原主身体,请宿主做好准备,倒计时开始,3,2,1。】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忙着修文了,更新没跟上,将第二个世界大修了一遍,还是蛮累的,毕竟设定一改,要删或要增的挺多,还没修完。
这个世界结束了,估计还有两章番外。
其实这个世界司衍做的一切都是根据这个世界的基础进行的,他不会让太出格的东西出现,毕竟一个时代的发展还是要靠他们时代的人努力,他真的只是一点火苗,给了他们一个方向去努力。虽然我写的比较夸张。感谢在2020-10-2021:46:21~2020-10-2501:15: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z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