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什么?”黄大娘一听,又惊又喜,“义飞公子,你快跟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公子有让人去查查这位姑娘吗?”
韩义飞摇摇头,“还没来得及查,我来找你,就是想问问你是不是知情?”
“我不知道。”
“那好,我亲自去查。”
“嗯。”黄大娘握紧了韩义飞的手,“义飞公子,你一定要找到小姐。”
“小楠姨,你放心!我一定会找到小姑姑的。”韩义飞下定了决心,想到黄果与张俏认识,又道:“那姑娘叫张俏,她与你闺女认识。”
“她们认识?”
“嗯。”
韩义飞把那天菜场前遇地痞子的事说了。那天,他让刘知县出面,本是想帮黄大娘的孩子。没想到,一直背向着他的姑娘,竟与他小姑姑长得那般相像。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孩子也没跟我说一声。”
“可能她是怕你担心着急。”韩义飞的手在黄大娘面前晃了几下,眉头不由皱紧,“小楠姨,你的眼睛?”
“好多年前就看不见了。”
“我给你找大夫,听说十里镇有个徐大夫,他是鬼医弟子,我找他来给你诊诊。他的医术好,一定能诊好你的眼睛。”
韩义飞紧了紧黄大娘的手,取出一张银票塞给她。
“小楠姨,这个你收着,家里要花钱的地方多。等我查到结果了,我过来告诉你。时候不早了,我先走了。”
“义飞公子。”
“小楠姨,我休息吧。黄豆和黄果不会醒的,我给他们房里烧了点迷香。我的到来,不适合让太多人知道。”
韩义飞离开黄家后,黄大娘躺在床上,一夜睁眼到天明,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一早,她把黄果叫到屋里,问了菜场遇地痞子的事,还让她请张俏来家里做客,感谢一下人家。
黄果不疑有他,应了下来。
张俏丝毫不知自己被人调查了,每天乐呵呵的做卤鸭。她准备把手艺教给何氏和柳扶儿,因为她也不能一直住在青湖村。
时锦不在,她也离开海棠村半个月了。如今柳家的事,已经步入了正轨,她也是时候回家了。
张俏把想法跟柳老太提了下,柳老太有些犹豫。
手艺是张俏的,她们这么要过来,好像不合适。
这天,何夫人到卤鸭摊前找张俏,先回衙门给老爷子做了几道菜,然后姐妹二人才坐着话家常。
何夫人给张俏倒满茶,“阿俏,姐姐有一事想与你商量一下。”
“月姐姐,你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这事呢,我也考虑几天了。你有好厨艺,光是摆摊子,这就大材小用了。而我呢,刚来大兴县不久,而且,我家夫君在朝为官,俸禄有限,需要打点的地方也多。我娘家是行商的,自小耳濡目染,也懂一些。
我想跟你合作开一家酒楼,这个卤鸭,八宝鸭就是咱们的招牌菜。当然,我相信你还有别的拿手菜。
我的意思是你给菜谱,教大厨做菜,我出本钱和管理。收入呢,咱们五五分成,你看如何?”
何夫人一口气说完自己的打算。
张俏听着,心里自然是愿意的。
这么一来,她舅舅家的鸭子就不怕没地方销了。以后,池塘里的鱼虾长好了,也能送到酒楼来。价格上,肯定不会亏了他们。
自己家里呢,也能种一些供应酒楼的菜,或是别的。
张俏把这事跟何夫人说了,何夫人听后,更是高兴。
“阿俏,如果连供应食材都是你们的话,那我就更放心了。这事咱们就定下来,如何?”
张俏点头,“可以,不过,我还有一个意见。”
“你说。”
“分成上,咱们还要商量一下。”
何夫人愕然,试探着问:“阿俏是觉得五五分,你少了?”
张俏见她误会了,忙摆手。
“不不不!月姐姐,你误会我了。我觉得多了,四六分,你六我四。如果月姐姐没问题的话,那这合作,我也没异议了。”
“行!妹妹大气,姐姐也就不跟你推辞了。”
“那好,咱们合作愉快。有什么需要准备的,月姐姐捎信给我,我明天就要回家了。”
“阿俏住哪里?”
“十里镇,海棠村。到了村里,让人找我爹张大程就行。”
何夫人:“好!”
张俏没有想到,自己此行,又有了一项生意上的合作。回到柳家,她跟柳家人提了此事,让他们甩开膀子,放心大胆的养鸭,养鱼虾。
夜里,柳老太敲门进来。
“姥姥,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
柳老太走到桌前坐下,取出钱袋塞给张俏,“阿俏,这些日子多亏有你,也辛苦你了。这是姥爷和姥姥的一点心意,你收下,攒着以后做压箱钱。”
张俏连忙给塞了回去。
“姥姥,你这样子的话,那以后我就不过来了。咱们是一家人,可不兴这么见外的。再说了,这十多年来,如果不是姥姥你们帮衬着,我家的日子早过不下去了。你啊,别给我钱。你就当我是报答你们,孝顺你们。”
“你这丫头,你这么一说,我都,我都……”
“姥姥,你收起来吧。”
话已说到这份上,柳老太不好再塞,便道:“行!我先收着。”
“阿俏,明天让你舅舅送你回去。正好,你舅舅也要去看看成荫。”
“好的。”张俏想到柳扶儿,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她犹豫了下,还是觉得应该跟柳老太提个醒。
“姥姥,舅舅和舅母是不是准备给扶儿姐说亲事了?”
“嗯,你扶儿姐的年纪也到了。家里的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村里人也瞧见了。这不,上门说亲的人也多了。”
柳老太提及这事,脸上就满是笑容。
提亲的人多了,说明看得起柳家。
“姥姥,按说这事,我一个姑娘家不该提什么意见,但是……”
“阿俏,你有话就直说,姥姥听。”
张俏深吸了一口气,“姥姥,家里日渐好起来,扶儿姐的亲事,我觉得晚一年更好。再一年,扶儿姐也就十八岁,年纪合适。
我相信,家里的条件好,说亲方面,咱们也更有主权。一年的时间,还能多考虑几家,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