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0书院】 90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会议最后决定,对青年厂的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完善和升级。
第一,增建细木工板车间,这个投资算是较大的。
第二,扩建干燥大班为干燥车间。
第三,拆分细木车间。
把一个车间拆分成两个。
组建沙发车间和家具车间。
之所以成立单独的沙发车间,主要是为了适应城市市场。
如今的城市虽然没有开放房地产市场,可各单位都在积极的建设楼堂馆所。
对西式的沙发茶几需求量很大。
因此,很有必要设专门的车间来生产。
另一个家具车间主要生产的是各种组合柜、高低柜。
至于桌椅这些产品,全部交到通北细木车间生产了。
地板车间仍然保留。
秦光明提出,地板应该增加品种。
比如扩大规格等等。
会后,李荣华这边向林业局递交了申请报告。
而青年厂没有等,而是马上行动起来。
肖建国在厂区里规划了车间位置,由第二工程处马上施工。
林业局听说青年厂要扩建,又要投资,他们当然不愿意。
林业局开建的项目太多,他们还想找青年厂要钱呢。
可李荣华却拿出了年初林业局的政策说事儿。
当时,林业局可是说让青年厂自由发展,可保留利润用于厂子建设的。
“好,好,你对!”
高凤山被怼的哑口无言。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青年厂承诺,只要细木工板厂建成,他们就把细木工板车间交出来,这也不算是乱投资。
就这样,青年厂的增建、改建、扩建的计划被批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业局林产工业科的主持下,他们上马了新项目。
一个是牙签项目,主要是利用木材加工的剩余物来生产。
另一个是木片加工项目。
把细小的木材加工成小木片,用于造纸原料。
这两个项目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易得,对设备和人员要求都不高。
重点是投资少见效快。
他们的厂子就开设在青年厂的附近。
李荣华和邵文举算是飚上劲儿了。
这几年,李荣华在青年厂风光无限,做出了很多成绩。
而林产工业科单设之后,邵文举一时间把精力用在了全局临产工业的管理上。
说来说去也就这几家。
贮木场后来成立的制材车间,森铁处制材厂,还有一家上山林场的制材厂。
而作为最大的林产工业企业-青年厂,还是林业局直辖。
林产工业科只能业务指导。
邵文举也不愿意去青年厂。
因此,两家多年来打交道的不多。
可两个领头人之间暗中可没少较劲儿。
这不,看着青年厂越做越大,不仅扩建车间,提高产能,还在外地建了家具店,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
邵文举的羡慕嫉妒恨可一点不少。
于是他挖空心思,到处考察,终于引进了这两个项目。
李荣华听说这事,心里很不爽。
趁着秦光明还没走,他就提起这事。
秦光明哈哈一笑。
“书记,这都是小项目,能挣钱,但都是小钱。”
“可看着他们热闹啊!”
“咱们也能搞,不过咱不搞牙签和木片,咱们可以搞筷子!”
李荣华眼前一亮。
他们坐火车去绥化和齐市的时候,在火车上就见过。
两根还粘在一起的小木筷子,没有外包装。
虽然叫卫生筷子,可卫不卫生就很难说了。
“能行?”
“行啊,这个工艺简单,用的都是桦木和杨木,机器设备也不复杂。”
“对,咱们也搞一个。”
虽然秦光明觉得李荣华置这个气没有必要。
可他要玩就让他玩呗,反正也是个不错的项目。
至于说外包装的事儿,秦光明没有提。
为啥?
因为这会儿的使用者,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在外吃饭,尤其是野外吃饭,没有筷子的时候经常使用树枝当筷子,现在有了卫生筷子你还要啥自行车啊?!
你说它不卫生?
它可比树枝干净多了。
毕竟是八二年,没有那么讲究。
李荣华临时增加了一个小项目,餐具车间。
专门生产卫生筷子。
设备很快就到位了。
肖建国安排了十几个工人,专门生产。
产品一出来,最先用上的是林业局各个单位的食堂。
以前,各食堂是不提供筷子的。
都是干部职工自己带。
现在提供筷子了,都说这个方便。
于是卫生筷也慢慢被这些人叫成了方便筷。
青年厂的卫生筷子很快就上了铁路餐车。
就一个原因,便宜。
卫生筷的事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邵文举听说青年厂上了卫生筷项目,悔的肠子都青了。
当初在牙签和卫生筷两个项目中选择的时候,他选了牙签。
这玩意时髦,这会儿的国人还没有使用牙签的习惯,反而是外国人用的多。
他是奔着出口去的。
也确实,牙签厂的产品出口到了韩国和日本。
只是现在产量还不大,需要进一步的扩产。
铁路上的卫生筷子竞争压力大,主要是不挣钱。
大家都想着上铁路,你家价格低,我比你更低。
谁说在中国做生意现在太卷的?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卷了。
不挣钱,卖的再多也是个赚吆喝的主儿,没啥意思。
李荣华就给北安的秦光明打电话,让他给出出主意。
“书记,咱不能光看铁路啊,不是还有饭店嘛!”
是的。
现在的饭店可是没有什么一次性的卫生筷子的,而是提供的家庭用筷子,是多次使用的。
现在的饭店主流还是国营饭店,个体饭店的数量很少很少。
他们的竞争手段主要就是价格,还有服务。
当然,现在也说不上什么服务,只是给顾客笑脸罢了。
这就是这样,很多人也愿意去个体饭店,自然是吃着舒心,不用看服务员的脸色怄气。
红双喜饭店开业之后,生意一直火爆。
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厨师的手艺好,其实地理位置更重要。
旁边就是家具店,来来往往的顾客本就多,人流一多,自然就能带来生意。
再加上家具店和饭店都是一家,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获得了认可。
北安本地的饭店自然不服。
于是竞争自然展开。
秦光明早就想让老爸使用一次性的筷子,看似成本提高了,可这样的结果就是客人来的更多。
饭店除了味道好,最重要的就是讲究卫生。
正好李荣华问起这事,他就说把卫生筷子普及到饭店。
李荣华自然醒悟。
于是红双喜饭店成了北安第一个提供一次性卫生筷子的饭店。